首页 > 历史 >

古代经典奇案6

2019-09-20 00:17:50 暂无 阅读:1582 评论:0

清朝,《大清律例》中明文划定:各府州县牢狱中的重罪阶下囚,都要戴上脚镣、手铐、重枷。

自道光年间(1820~1850年)始,吏治愈加靡烂,狱规的执行也不那么严厉。每当有重囚入狱,狱吏们都要来欺诈勒索。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一个不成文的礼貌:阶下囚们只要按照老例交足“例规费”,不管你罪过有何等严重,刑具都能够卸在一边,只是在州县典史放哨放哨牢狱时,才让其戴上刑具应付搜检;待巡视官员们一走,就又卸掉了。其实,这些情形州县官员们也都知道,不外,只要大排场上过得去,谁也不会来深究。

古代经典奇案6

身戴重枷的案犯

光绪六年(1880年),广东某县县令初到任所,欲察访狱中积弊。这一天,他不带侍从,身着便服,单身进入重囚之狱。当囚犯们发现他就是新来的县太爷时,便一拥而大将其掀翻在地,捆了个结结子实,然后向狱外公布:

“县令如今我们手里,若想让他平安无事的走出牢狱,必需将我们一百多人悉数释放。若是你们有谁想武力掠取的话,我们就先杀死县令,再和你们拼个鱼死网破——横竖是将死之人,如今有县令做个垫背,也算值了!”

古代经典奇案6

清朝时的牢狱

当晚,几个狱卒想摸清情形,一不小心也被阶下囚们拖入狱中,捆作一团。囚犯们把知县和几个狱卒都推至最里面的墙角,狱外给县令送的饮食,也都有阶下囚们传递而入;囚犯们的口粮若不实时奉上,他们就先隔离知县的饮食。面临此种状况,县衙中的幕宾役吏们都一筹莫展。牢狱典史来到狱前,起先是委婉挽劝,透露甘愿以自身换取知县为质。继而吃力吃力乞求,最后竟然声泪俱下,请求囚犯们放出知县大人。囚犯们却基本不予懂得。典史无奈,只得结合县中其他僚属连夜如实申报至知府衙门。

古代经典奇案6

影视剧中的狱卒形象

知府闻之大惊,火速赶往该县,站在狱门外劝抚道:

“县令初来,并没有荼毒你们,你们被捕入狱,都是前任县令承办的案件,现在若将现任县令置之死地,你们的罪孽可就加倍深重了,哪还有侥幸活命的或者呢?为你们本身筹算,不如连忙将县令放出来,你们中央若是有冤枉的,本府必然全力为你们..,秉公而断;即使是犯有重罪,也必然设法转圜,力求从轻处理。本官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毫不说空论诳骗你们。”

囚犯们丝毫不为所动:

“不必烦琐,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已至此,在你们手里,我等还有活命的机会吗?今天我们与知县同在一条船,坐牢则同坐,出狱则同出,死也一同死,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知府语塞,在狱外盘桓了好一阵,却无计可施。

古代经典奇案6

牢狱

就如许相持了半月之久,形势愈发危机。知府担心知县万一死在狱中,就会变成重案,本身的乌纱帽及一多量官员就会受到惩处,只得黑暗派人驰至省城,禀告了广东巡抚和按察使,请调两营士兵至县城听用。巡抚十分正视,即予核准。待一切安置稳健后,知府就准许了阶下囚们的要求,预备将他们悉数释放。

这时,囚犯们又提出了新的前提:

“必需让知县与我们同业至城外五十里的大山时,才能将其释放。”知府也一口应许。

狱门一开,一百多名囚犯欢呼而出,将知县与几名狱卒裹挟于中央,直向大山而去。

知府率领少数吏卒紧紧尾随于后,到了山脚,囚犯们履约放了知县和几个狱卒,便欲涣散四散而逃。可是,他们跑了没多远,便发现各条路口及上山的小道都有全副武装的官兵厉兵秣马。此刻,阶下囚们连呼受骗,叫吃力不迭,便又纷纷退回原处。

古代经典奇案6

全副武装的官兵

知府一声令下,官兵便从四面包抄而至。一百多个阶下囚除少数几个在抵制时被就地杀死外,其余的都束手待毙。知府点检人数,只有三个囚犯乘着杂沓逃脱了。

这些囚犯被带回县城后,无一破例的被施以重刑,当堂死于棍棒之下的就有二十几个;在世的则从重拟罪,悉数被处以死刑。

这就是惊动一时的光绪六年狱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