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遗忘的乱世,深入分析五代十国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019-11-15 03:32:35 暂无 阅读:722 评论:0

导语

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中最著名的乱世。这三个历史时期,人们往往津津乐道前两者。相比于前面的热闹,五代十国则显得过于寂寞,少有人提。然而正是这个时代承接二百八十九年李唐末世,又来启三百一十九年赵宋盛景的时代。

也许是因为唐宋两大王朝的光芒太过辉煌,这段只有五十三年的乱世才会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尽管境地尴尬,但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依然精彩,这段历史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甚至影响了直至今日。贵族政治向平民政治的转变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从先秦时代到唐代,占据统治地位的始终是贵族阶层。打破这个传统的人是出身亭长的汉高祖刘邦,生逢秦末乱世,这位街道治保主任揭竿而起,打败了楚国的贵族项羽,执掌了帝国最高的权柄。

可是察举制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还是让世家大族掌握了帝国运行的命脉,贵族依旧活跃在帝国的政治舞台中央。而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更是让贵族对政治形成了垄断。尽管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出现让寒门子弟看到了向上的希望,但可怜的录取率还是没有撼动贵族政治的根基。

遗忘的乱世,深入分析五代十国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图一,朱温拉开五代十国序幕的人)

直到五代十国,频繁的战争打碎了世家大族所有的荣耀和尊严,武力的高低成为掌握权势最重的筹码。梁太祖朱温出身奴仆,后周太祖郭威是个街头混混,后唐的奠基人李克用、后晋太祖石敬瑭、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是沙陀族人,也就是..口中的蛮夷。当这些出身低微甚至卑贱的人端坐在龙椅时,满身朱紫的贵族们一边瑟瑟发抖一边体会着什么叫做朝不保夕。

而在相互讨伐的战争中,出身庶族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上升的希望。既然科举这条路走不通,于是他们放下诗词歌赋,捧起兵法和帝王术,选择投身军营,成为将军的幕府,在战争中学习,在战争中成长,在战争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逐渐成长为军事集团的智囊。当军事集团夺取政权的时候,这些寒门知识分子也华丽转身,将政治的魔杖紧紧攥住,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心,开始了他们精彩的演出,平民知识分子开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主宰。而此时,所谓的世家大族就在战争的硝烟中分崩离析,贵族渐渐离开了政治舞台的中心,贵族这个身份慢慢地消失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之中。贵族精神灭亡,实用主义兴起

贵族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不是有钱就能成为贵族,也不是有权就能成为贵族。贵族是一种文化符号。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春秋时期的战争多带有贵族气质。公元前638年,宋与楚战于泓水,当时宋国的国君是著名的宋襄公。面对着正在渡河的楚军,身边大臣曾劝宋襄公趁对方立足未稳攻其不备,但是宋襄公却以这样做不仁义为由拒绝出战,必须等楚军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宋军在楚军的攻势下一败涂地,而宋襄公在次年伤重而亡。

遗忘的乱世,深入分析五代十国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图二,五代十国时期少数民族国家悉数建立)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宋襄公,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傻,愚守着所谓"仁义",最终兵败身死。可是在那个时代,贵族就是要守礼法,义大于命。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的许多做法在如今的价值观看来很难理解。因为当下的价值观是十足的笑贫不笑娼的实用主义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的由来也许就是从五代十国开始的。

在五代十国中,有一位争议很大的名臣,就是冯道。这个人号称长乐老,是中国古代政坛中辅佐多朝的人,他经历过五个王朝,十个皇帝,在每一个王朝中都担任宰执一类的重臣,而这样的辉煌履历即便是在大一统时期也是不多见的。冯道在世72年,可谓长寿老人,可是后世却以"不知廉耻"、"奸臣之尤"的评价。

遗忘的乱世,深入分析五代十国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图三,五代十国时期平民出身的官员)

冯道出身耕读之家,生逢唐末乱世,填饱肚子活下去仅仅依靠圣人之学是不够的。冯道出仕便在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的军中,只有左右逢源、圆润油滑才能够在环境残酷的军营和战争中生存。而冯道所面对的十位帝王中,不仅有明主,也有战争机器,甚至有暴君,可是他依旧平步青云、波澜不惊,依靠的就是通帝王心术、通为臣之道、通实用利己、通生存之道。而这也是大部分知识分子能够活下去并向上攀爬的不二法门。

学得文武艺,报效于帝王家,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才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追求。贵族精神是在吃喝不愁的情况下才能养成的文化属性,而在饥饿困窘的年代里,只有你死我活、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才是真理。一切为了活着,一切为了利己,实用主义就这样兴起,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逐渐成为了国人的价值观。中国"尚武"精神的绝唱

中国尚武的气质从宋代开始就渐渐消失。而五代十国便是中国尚武精神的挽歌。

汉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是中国古代始终不变的主旋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战争不仅是残酷的,同样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从先秦到唐代,几乎全民皆兵,每个人面对兵役都责无旁贷,为了在战场上能够活命,平民必须会武术。

生逢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武力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连年的战争、兵乱,除了朝堂上的官员,身处江湖的百姓自然也是朝不保夕。活命只是最基本的需求,而想要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甚至一呼百应的皇帝,只有成为将军,统军百万才是唯一的出路。纵观五代十国的开国皇帝,每一个人都是身经百战、功成名就的军事家和战争机器。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诗鬼李贺如此雄浑豪迈的诗句就是那个时代尚武精神最好的写照。

遗忘的乱世,深入分析五代十国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图四,五代十国时期势力分布图)

同样出身武将的宋太祖赵匡胤在经历了这个乱世之后,终于发现武将是帝国安全与稳定最大的危害,所谓"兵者,不祥之器",老子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于是在杯酒释兵权之后,他把帝国武将的地位一再贬低,而一味提高文臣的地位。防止武将作乱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帝国的臣民都不想成为武将,所以他充分发挥了科举取士的巨大能量,让天下的年轻人看到读书的利益。

于是赵宋真正开启了中国的科举时代,让考试当公务员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在他弟弟赵光义执政的20年间,科举取士的数量远远超过唐朝三百年,而他的侄子宋真宗赵恒更是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励学篇》,告诉天下人,只有读书才是实现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唯一途径。而此时,尚武这两个字在中国人的性格字典里被抹去,崇文逐渐变成人间正道。经济重心的变化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存在一个变化过程,就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秦朝开始,长安和洛阳就是中国政治的中心,而黄河流域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政治始终主导着经济的发展。而中原腹地始终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攻入长安和洛阳就代表了对于前朝的征服。

五代十国的战争也大多发生在中原地区,唐末的战争让长安城化为灰烬,中国以后的王朝再也没有选择这里建都,千年古都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东都洛阳也在战争中被破坏,开封,这个比东都还有靠东的城市,依山傍水,位置优越,逐渐走进了统治者的视野,最终成为了北宋的国都。

遗忘的乱世,深入分析五代十国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图五,五代十国时期流通的货币)

相比于北方所谓正统帝国的战乱频繁,十国中那些位于江南、四川的小国则是风调雨顺、物阜民康,甚至出现了向李璟、李煜这样的文学家皇帝,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所谓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江南的鱼米富足自然吸引了来自北方的难民,这些在战乱中举家逃离的人们,带着希望向南出发,跨过山、越过河、穿过森林、躲过兵匪、忍过饥饿,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人口,还有庞大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的经济就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超过北方,成为中国古代的粮仓。

当然,安逸必然会消磨人们的意志,在美人的臂弯和温暖的春风里,这些美好都被宋帝国的铁蹄踏破,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击碎了所有苟活的美梦。不过,江南地区的兴盛一直持续到如今,经济中心从此再也没有北移过。

结束语

五代十国,是一段十分有趣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十三年,各路皇帝、各路神仙、各路人才你方唱罢我登场,人性的善恶更是淋漓尽致,只是如今关于这方面的历史普及读物实在太少,但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掩盖这段乱世的光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