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春节前夕的军营24小时,他和他们的坚守

2020-01-23 18:34:57 暂无 阅读:564 评论:0

春节将近,

远方的游子纷纷踏上归途,

回到心之所系,情之所寄的故乡。

但是,

对于中国军人而言,

他们只能把对家乡的思念和亲人的牵挂,

写在祖国的每寸土地,

写在自己的战位上。

他们中,

有人在冷月边关巡逻站岗,

有人在浩瀚远洋劈波斩浪,

有人在异国他乡捍卫和平,

有人在春运线上守护平安……

他们的肩头是守卫祖国河山的使命,

他们的身后是千家万户的幸福祥和。

一样的使命,

不一样的故事,

串起了他们的军营24小时。

春节前夕的军营24小时,他和他们的坚守

平旦,雪域高原的炊事班

高原的雪真大,漫天飞舞模糊了天地的界限。

风雪笼罩的营区里,模模糊糊能看到盏盏昏黄的灯光——凌晨4时,炊事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黎明的炊事操作间内,气温低至零下12摄氏度,刚烧开的水,也会很快就凉了。由于长期用冷水洗菜,炊事员刘辉的手上布满了冻疮,指关节红肿得异于常人。

在刘辉的身旁,下士陈永九正在准备主食。他的肩膀带动着身体忽高忽低,就像和着无声的音律在舞动——在过去的一年里,陈永九就这样,将1.6万斤白面揉成了近8万个馒头。

整日与柴米油盐打交道的他们,在日复一日地忙碌和坚守中,造就了一个个平凡中的非凡。

春节前夕的军营24小时,他和他们的坚守

破晓,整装待发的橄榄绿

凌晨五点,北京西站依旧灯火通明,归心似箭的游子等待着踏上一年中最重要的归途。在城市的另一处,列兵王高飞也已经起床了。

整理内务、穿戴装备、检查器材……生怕打扰到战友,他轻声轻脚地做好了执勤前的各种准备。

他是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十支队的一名新兵。随着“春运”拉开帷幕,包括他在内的很多新兵主动请缨加入巡逻。

这些刚刚下连不到2个月的新兵,是第一次参加春运执勤保障,却丝毫看不出生疏与紧张,一身身“橄榄绿”,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如往常一样威严挺拔。坚守在人潮之中,忠诚卫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每一名战士心里都沉甸甸的。

新春佳节临近,战士们当然也难免思乡,特别是这些刚下连的“00后”新兵,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在外面过春节。坚守在和家距离最近的地方,守护一批批游子踏上团圆的归程,这就是他们的忠诚担当。

春节前夕的军营24小时,他和他们的坚守

日禺,一身“霜甲”的老边防

上午十点,帕米尔高原上的天刚蒙蒙亮,新疆克孜勒苏军分区吐尔尕特边防连的营区里,连队的战士们早已起床开始备马。

气温零下24℃,战马刚从马棚里牵出来的就挂了一身霜,人和马呼出的白色雾气,在冰冷的空气中氤氲开来。

今天,他们要骑马完成从33号界碑到37号界碑的巡逻。这条巡逻路,被称为“拉不直的生死线”,不足30公里,却有着398道弯。官兵们巡逻一个来回,差不多要花一整天的时间。

四级军士长张瑜是个“老边防”,在连队已经服役13年了。经验丰富的他,临行前和战友们一起备足了干柴,还带上了一口不锈钢的锅,准备为巡逻官兵雪地野炊。

春节前夕的军营24小时,他和他们的坚守

日中,冰天雪地中的一碗热面

当巡逻官兵行进到一处山谷时,张瑜开始张罗着支灶煮面。

张瑜和战友们在山坡上,选了一处土坑,找来石块架起灶来,挖满一脸盆雪开始煮水。

高原寒冷,四处跑风,水迟迟烧不热。张瑜找来纸壳对着柴火开始扇动,不一会儿水温就上来了。

战友们拿出携带的泡面,投入到锅中。张瑜从背囊里取出了一瓶蛋液,又拿出了一小包洗好的青菜放进锅里。

不一会儿,泡面的香气开始四溢开来,战友们拿着碗,迫不及待地等着捞面。

巡逻路上,天寒地冻,吃上一碗面,喝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对吐尔尕特边防连的战士们来说,这便是一份简单纯粹的小确幸。

春节前夕的军营24小时,他和他们的坚守

午后,极寒无人区里的温暖

下午一点,西部战区的气象水文队终于到达明铁盖边防连的前哨。

因为大雪封山,哨所的官兵在11月底就撤走了。而气象水文队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在暴风雪来临前安装雪深探测仪,给当地军民提供实时的气象信息。

5个小时的飞行加7个小时的汽车,西部战区气象水文队成员日夜兼程,终于在前一天晚上11点赶到落脚点——新疆塔什库尔干县。

冬季的帕米尔高原,气压和含氧量都是全年最低,狂风暴雪更是家常便饭。不过,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于西部战区气象水文队来说,正是采集积雪数据的最佳时机。

短暂的休息后,车队继续往更高的明铁盖达坂行进。在零下20多度的帕米尔高原,坐着不动都会难受,何况还得随时应对各种自然环境带来的突发状况,用力过猛或者连续作业都会让人心跳加速,喘不上气。

即便是120%的谨慎小心,也难挡路面的光滑,车队一次又一次被迫停在了路上。队员们轮流拿着40多斤的油镐,一次又一次凿着厚达40厘米的冰面。

这些正在边疆踏冰卧雪的军人,在极寒的无人区承受着寒冷与孤寂,只为守护你我的温暖。

春节前夕的军营24小时,他和他们的坚守

日央,地中海畔的中国蓝盔

离祖国6000多公里外的地中海畔,当地的天刚亮,扫雷作业手尚发平随队从挂上了节日灯笼的营区出发,再次走向距营区约10公里的危险地带。

尚发平所在的中国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受领的新任务,是清排这片总面积约2800平方米的疑似雷场。这里被低矮茂盛的灌木丛覆盖,清排作业需要加倍小心。

清排大约持续了40分钟,精神高度紧张的尚发平,额头上已经冒出了不少汗珠。

“滴、滴、滴……”当他清除完植被,用探雷器探测地面时,立即听到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标定信号源,开始挖掘!”接到扫雷小组组长陶海波的指令,尚发平迅速双膝跪地、俯下身躯,小心翼翼地刨开泥土,一点一点向信号源靠近。

又经过近20分钟的挖掘,尚发平在信号源下方找到一枚步枪弹壳。随后,他再次探测地面,探雷器没有发出任何声响。还好,虚惊一场。

开辟进出通路、拉起警戒线、设置探雷器调试坑……每个步骤都要小心翼翼,每个动作都必须一丝不苟。走进新雷场,他们把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深深埋藏在心底,坚守在捍卫和平的第一线。

春节前夕的军营24小时,他和他们的坚守

日落,离家千里外的驻训场

晚上七点,雪山峡谷,夜训开始。

海拔4300多米的..军区某旅机步一营驻训地响起紧急集合哨,拉开了夜间战备拉动演练的战幕。

官兵迅速领取武器装备,登上突击车,向集结地域机动。一路上,车队先遇“敌”无人机侦察,又遭小股“敌”袭扰,官兵按计划进入临战训练。

20时30分,零下16摄氏度,白雪覆盖山地,只见二连重机枪班班长李元野熟练地拉枪栓、瞄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这种训练对他来说早已成了家常便饭,而他双手上,布满老茧和伤疤……

新年将近,年味儿越来越浓,而对于驻训官兵来说,节日更是备战日。万家团圆日,横戈待旦时,他们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坚守战位。

春节前夕的军营24小时,他和他们的坚守

子夜,星光下的哨兵

零点,是每个单数月里,第77集团军某旅上士周瑜开始工作的时间。因为要确保军事通信设备全时稳定运行,他和另一名战友需要分昼夜在服务器机房中接力备勤。由于长时间黑白颠倒,周瑜的身体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他发出“警报”:已进入而立之年的他,却像青春期的少年一样满脸青春痘。

逼仄的机房里,错落摆放着高矮不同的服务器,散热风扇如蜂群一样挥振着翅膀,发出很大的噪声;或红或绿的指示灯一刻不停地闪烁着,在墙上投影出迷幻的色彩。

时过零点,在星空下的另一处哨位上,该旅四级军士长马瑞峰忍不住紧了紧大衣。

按照年度休假计划,此刻,马瑞峰本应在云南老家休假。由于同班的另一名战友被未婚妻反复“催婚”,他主动让出了名额,把那名战友“撵”回了家。

15年,冬去春来,曾经的“小马”变成了如今的“老马”。马瑞峰已记不清自己在哨位上度过了多少个夜晚,又迎接过多少次朝阳。可他却能准确地报出,这座沉睡在夜色中的营区,仍有数百名和他一样执戈无眠的哨兵。

高原冬夜,数不尽的星辰在寒空中打着冷颤。星光下,他们在各自的哨位上,为千家万户守岁。

新春将至,

从高原海岛到大山深处,

从繁华都市到无名哨所,

一座座军营中的官兵们,

一如既往地在战位上坚守,

遥望故乡,

于千里之外,

守着家园,

守着岁月静好。

资料来源:..报、中国国防报、央广军事、央视新闻客户端

整理:安思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