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西陲第一哨”的三棵树

2019-05-23 18:37:11 暂无 阅读:1254 评论:0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23日电(刘小红)距离首都北京5000余公里,在故国最西端,斯姆哈纳边防哨所天天送走故国邦畿上最后一缕阳光,这就是有名的“西陲第一哨”。

前不久,记者在新疆克孜勒苏军分区某边防团采访,看到“西陲第一哨”的三棵树,听到它们的动听故事。

从团部出发,目之所及,山峦升沉,寸草不生。突然山路反转,绿树成荫,杨柳婆娑。

“西陲第一哨”就如许给记者一个“绿色”的惊喜。

“西陲第一哨”的三棵树

“这里海拔高,干旱少雨,寸草难生!”哨所地点边防连连长朱建全说,“多年来,哨所一茬茬官兵对峙种树,先后种活了白杨树、红柳树、梧桐树、胡杨树等树种,如今我们有2000多棵树啦!”

记者环视周围,营区绿油油一片,宛如生命禁区的“世外桃园”。

“但哨所里最有名的是‘三棵树’。”指导员杜麒麟接过话茬,“一棵象征忠诚戍边的‘扎根树’,两棵象征无私贡献的‘夫妻树’!”

连长朱建全刚从某号界碑带队巡逻归来,他和兵士们来到营门外山坡下的一棵胡杨树前,整洁排队,向树敬了一个尺度军礼。

“这就是‘扎根树’,像边防官兵一般,站在冰风雪雨中,迎晨曦送暮霭,伴繁星顶骄阳,悄然地捍卫着故国边陲。”杜麒麟说,“哨所有个老例:每次巡逻回来,都要在‘扎根树’前排队,以示忠诚戍边决心。”

记者目测这棵胡杨树,树冠嵬峨,枝繁叶茂,树身要3人合抱才行。能在如斯恶劣情况长这么粗的确不易。

50多年前,哨所首批官兵牵着3峰骆驼,带着一口铁锅走到这里,见到方圆惟一一棵树。

“树能活的处所,人就能活!”

于是,前辈们就把哨所建在了这里,此后,一代代官兵在这棵“扎根树”下扎了根。

“扎根树”衬托的是一茬茬戍边武士的火红丹心。官兵们常在“扎根树”下忆峥嵘岁月、寻英模萍踪、话庆幸传统。往日的小树现在成大树,迎来一代又一代戍边人。

新排长刘杰卒业到哨所后,冬天头顶暴风暴雪,炎天满眼荒山沙漠,下山的念头日益强烈。

时任指导员给他讲戍边前辈“三峰骆驼一口铁锅、搭起地窖睡地窝”的创业史,在“扎根树”下和他交心,刘杰最终选择了苦守。后来,他被提升为连长。他把这个新闻敷陈母亲,没见过胡杨树的母亲,没打号召来到哨所。站在“扎根树”下,看着伟岸挺立的胡杨树,母亲拍拍儿子的肩膀,欣慰地笑了……

“扎根树”下,戍边人代代相传。原边防团作训股股长穆小虎,循着父亲的萍踪入伍到哨所。常给父亲寄去本身与“扎根树”的合影,“我也会像父亲昔时一般把根扎在边关。”现在,他不光成长为营长,还被新疆军区赞誉为“精良参谋”。

“西陲第一哨”的三棵树

哨所“老楼”前,生长着两棵红柳树。这两棵20多年,6米多高的树,相依拥抱,回旋交织生长,东边那棵苗条清秀,像小鸟伊人的老婆,西边那棵嵬峨结子,像顶天登时的丈夫。

这就是“夫妻树”。它们有一个动人故事。

1985年,时任指导员王永秀爱人千里迢迢来连队,时值连队植树,两人一路种了两棵树,让雪域高原见证他们的恋爱。

这些年,两棵树枝条越长越接近,直至交错围绕在一路,宛如情侣拥抱在一路,于是,官兵们取名“夫妻树”。

那年,排长胡盈余军校卒业,分派到哨所。他用一手好字博得了驻地大学生黄海云芳心。新婚第二天,胡盈余便因紧要义务归队。

生气又失望的老婆黄海云,第二天独自上了山。当看到戍边兵士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听到他们的动人戍边故事,黄海云流下了愧疚的泪水。

听完“夫妻树”浪漫艳丽的戍边故事,在“夫妻树”下,黄海云偎依在丈夫怀里,柔情脉脉地说,家中的事有我,你就安心为故国守边防吧。

“只要触摸这棵树,就可终成家属。”连长朱建全笑着说。

连队主干,“大龄青年”上士金学华,谈对象常“吹灯”。列入过3次军地联谊会,人人还先后帮他介绍过5个对象,可一个都没谈成。

前年,他回家休假,战友们替他在“夫妻树”上系了一根红丝带。真神奇!没几天,金学华便德律报喜,找到了心仪女孩。

“‘夫妻树’是有灵性的,它让我找到了幸福恋爱。”金学华至今难掩幸福的笑,“‘夫妻树’的故事让她更支撑我的工作!”

于是,独身官兵常沉寂在树上系红丝带,许愿早日找到心仪的谁人她。

现在,人们来到有名的“西陲第一哨”,总忘不了看看“三棵树”。在他们眼里,哨所里这群用芳华诠释着武士赤诚的年青年头官兵们,正如这“三棵树”,悄然地贡献、苦守。

“西陲第一哨”的三棵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