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一汽子弟的关东抉择(5)

2018-07-26 10:34:41 网络整理 阅读:85 评论:0

“我在北京的月收入是15000元,在长春最多也就是五六千元。”不仅收入相差很大,在北京的公司里,李非常被委以重任。“毕业才3年,我就已经当上了项目负责人,成长得特别迅速,如果在长春,今天的工作内容也许和入职第一天相差无几。”

去年春节刚过,她便离开了工作5年多的互联网公司,跳槽到了一家私企,开始了自己的新征程,“跳槽是一种自我实现和成长,而不是家人眼中的干不下去,不稳定”。

李非的选择已经超出了人生经验丰富的父母的认知,在他们眼中,在一个单位兢兢业业干一辈子,才是成功的标志。

私企的工作远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尤其是建立管理制度,规范公司运作的第一年,“几乎每天都要熬夜”。

但她很满意自己的生活。“在北京,没有七大姑八大姨逼着你结婚、买房、生子。尽管平时工作很忙,但也很充实。”李非说,每逢假期,她还会和朋友一起去高校听讲座、去剧院看话剧、去博物馆看展览……

而这些,在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长春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即使有,也许都不会有参加的欲望了”。

而对于父母一直期望自己能够进入“体制内”,李非只是一次次回避着。

轮子上的光环

吴松理解不了李非的“优越感”,他习惯并享受着自己的安稳。

“一汽子弟”这个被李非嗤之以鼻的代名词,是吴松一直引以为豪的称号。这称号不仅意味着荣誉,更意味着相对优越的境遇。

在长春,一汽是个真正的庞然大物,在曾经同样声名赫赫的长春市柴油机厂和长春市拖拉机厂都已经衰败的今天,成为一汽的员工,在长春市民看来,仍然值得骄傲。

小时一起玩耍的同伴,已经有很多人没能得到这个进入其中的机会了。

吴松一家三代都是一汽员工。

明亮的灯光,空旷的街道,斑驳的厂房,偶尔车间里还会传来机器轰鸣的声音——在爷爷吴平眼中,60年来,这家造出了中国第一辆汽车的老厂区,几乎就没有变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