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上海教育与英国教育新一轮合作备忘录已经签到2020年(3)

2018-12-07 07:29:14 网络整理 阅读:179 评论:0

拓展课补充“自主探究”

正如一枚硬币必然有正反两面,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背后也会存在某些不足。

老师详细全面地引导,会不会让孩子少了自主探究的机会?注重理性思维建立的数学课堂,怎么补上动手操作、实践探索这一环?

记者发现,不少中小学采用多种校本特色的数学拓展课、活动课乃至丰富有趣的假期作业,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环节。在万航渡路小学,有一套“网红”数学课程——集游戏、魔术、阅读和活动于一体的“数学+年华”,渗透在平时的数学课、以及拓展型课程和快乐活动日中,让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四年级的数学魔术课上,老师拿来一个装着硬币的袋子让学生抓取,并每个回合都能准确报出学生抓取的总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这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在老师的点拨下,自发设计探究表格,根据抓取数量进行分析,发现了奇偶数的规律;而在二年级的数学阅读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一起研读《经济与数学》里的“货币篇”,从有趣的情节中提炼数学信息,并让大家到超市购物、算账,把货币的数学知识、以及等量代换的概念内化为生活经验。

“上海模式”中优质均衡理念被英国教师认同

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作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英双方分别在此框架下,共计互派中小学教师约548人次,并且通过数学教育理论研讨,“浸入式”教学交流、课堂模拟教学、实地考察合作等方式促进了中英数学教学交流的有效深入开展。

作为这项计划的组织者之一,上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黄兴丰博士也见证了上海数学教学方式给英国课堂带来的改变。比如,英国课堂沿用多年的分层教学已经大规模改变,“上海模式”里的优质均衡理念越来越被英国教师认同。“原先的英国课堂,会给学力较强和较弱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料,这种分层教学往往导致‘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现在许多英国教师已经参照上海教学方式,改为向学生提供同一套教学材料,根据学生的不同学力设计提问和引导,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黄兴丰博士介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