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干货|何为“镇版报道”?新华社资深记者谈采写气质如何炼成(4)

2018-06-14 18:54:27 网络整理 阅读:121 评论:0

他发现,无锡这个百年工商业名城和苏南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因为资源环境问题的窘迫和低端产能的制约,被迫先人一步,转方式调结构,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实现动能转换,全市经济在连续七八年下滑后企稳向好。

深入采访实地考察后,他得出判断:无锡经济的拐点已经出现,当初发稿时,无锡当地并无“无锡拐点”之说,因为经济止跌向好的势头毕竟刚刚出现。但后来的发展走势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迄今为止已两年8个季度良性稳步增长。这篇稿件也荣获无锡对外报道特等奖。

干货|何为“镇版报道”?新华社资深记者谈采写气质如何炼成(4)

2016年5月冯诚采访江苏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

“脑力”是决定新闻作品水平高下的关键。思想是新闻的灵魂,新闻作品的影响力取决于报道思想的穿透力。只有永不停歇的“脑力”锤炼,才能采写出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卓越气质品格的新闻作品。“让人惊不如让人喜,让人喜不如让人思”。

“笔力”,也就是对新闻事实的呈现能力。在文本写作中,文字表达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要学会运用各种新闻文体,熟练掌握消息、通讯、特写、评论、调查报告、记者来信、采访手记等写作规律。

“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天,笔力,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写作能力。它既包括文字内容的写作能力,同时包含着媒体和记者将全媒体、数据化思维灌注于策划、采集、加工、分发、反馈全过程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冯诚补充说道。

诗意表达,记者新闻写作的境界追求

冯诚认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三有”新闻精品标准中,其温度和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作者诗意表达的能力。

标题的制作、导语的打磨、结构的设置、细节的描写,遣词造句,取舍剪裁,山重而水复,处处有诗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