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安徽30年的仿古玉器,超过中国8000年的总量(4)

2018-06-16 02:02:28 网络整理 阅读:106 评论:0

在另一家有6个人的作坊里,20岁的领班尚强(化名)告诉记者:“做这个..比打工多,也是很多人选择这个行业的原因。”尚强15岁入行,已经做了5年,技术比较拔尖,年纪轻轻就做到了“领班”。

张乐做仿古玉雕近十年,却并没有见过真正的古件,也不会参照样品进行雕刻。“除非,有极少的情况,要成批生产某种玉器时,会有样品模型,样品模型也不会是古件。”

“仿古”线条的设计,大多是参照书上的纹样。有时候,玉雕师傅还会根据朝代风格,自创图案。

“玉都是真玉,只是用了仿古的工艺,这并不是造假,而就是在仿古。”张乐强调说。

来张乐的作坊购买半成品的顾客,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玉商,还有在蚌埠本地,或者北工地的做旧作坊。

张乐向记者介绍,虽然蚌埠并不产玉,但是会有来自新疆、青海等地的玉料商来这里卖玉,也会有蚌埠本地人在那里倒玉料。而那些玉料就是众多小作坊的原材料。

法治周末记者观察到,从玉料买卖,到仿古玉雕半成品,到做旧、打磨、抛光,北工地已经形成了一条仿古玉器的产业链。

安徽30年的仿古玉器,超过中国8000年的总量(4)

(安徽合肥,在一场贪官赃物拍卖会上的陈列品中,玉器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有不乏来自安徽蚌埠的工艺品。)

在萧条中坚守

一位张姓老板拿起一块白色的昆仑玉玉料说:“我买这块料3000元,,还要花6000元请人雕刻,现在生意不好做,成本太高。”

“曾经,每周一到周三,会有全国各地的商贩,来我们这里提货。很多地摊上的文物,都来自于我们这里。现在,来的人少,而且来的人里大多也只是看,并不买。”张姓老板一边打磨一个已经完成做旧的泛着红色的人偶把件,一边向记者介绍。

尽管很难熬,但是大多仿古店铺仍然在苦苦支撑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