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当代作家论》出版,你认识一个真正的严歌苓吗(2)

2018-08-26 00:46:11 网络整理 阅读:115 评论:0

《严歌苓论》作者、《文学评论》副编审刘艳说,其实电影与小说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看电影不能代替小说原著阅读。严歌苓的成名并不是在出国之后,在1989年之前她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青年小说作家,当时她已经出版了三部长篇:《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如果对她加以长期的关注和研究,会发现她在《芳华》里的写作,与她以前的作品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严歌苓不应该只是当作海外文学研究的关注对象,同时她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她一直是用华语写作,她的阅读市场是在国内,我们只有把严歌苓放在当代文学视野中,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她。”刘艳说。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阿城最具传奇色彩,有“三王”为代表作,又有《威尼斯日记》《闲话闲说》《通识与常识》等。他往往被称为奇人、杂家、有妖气者、大仙、大神、隐士、高士、天下第一聊天高手等。他的书,未必畅销,但常销。

《阿城论》作者,美国西北大学艺术史系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杨肖指出,阿城的知识结构非常特殊,年轻时无法参加“高大上”的社会活动,他只能去一些“旧书店”,从而培养了他独特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的小说有着笔记小说的特点且带有先锋小说的特色。

杨肖说,阿城没有“界”,是“通人”的状态,有点像《水浒传》里“及时雨”宋江的角色。很多事情解决不了的时候,大家都要找他,他会做木匠活、考过厨师证,所以他到美国之后靠这些手艺谋生。他以“三王”成名,同时还是影视剧的编剧,比如《芙蓉镇》《小城之春》《吴清源》《刺客聂隐娘》。他还画画,参加星星美展。

同时,阿城是“知止”的一个人。他在名声最大的时候去了美国。走之前别人问他为什么,阿城说:“我写小说就像自己长出来的水,慢慢地流出来,流干了就不写了,虽然以后可能还会写,但现在不会写了,如果现在写,那是对自己的重复。” 文化副刊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