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宝洁为复苏而战(2)

2018-08-06 00:37:47 网络整理 阅读:125 评论:0

宝洁在中国市场的顶峰期大约出现在2010年前后,《第一财经周刊》曾于2008年推出封面故事《向宝洁学习》(2008年8月18日,总第25期)。彼时,它作为外资日化巨头的优势被发挥到了极致:不仅产品被视作品质一流,在多个细分市场登顶,也是最阔气的广告主、同大卖场关系最紧密的合作伙伴,以及无数大学生最想加入的公司。

显见的成绩之外,宝洁之于中国市场的意义更在于它的启蒙性质。它带来的先进的现代公司治理制度、敏锐的市场洞察和高明的..手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本土公司学习的榜样。

优等生宝洁为何仍难以避免偶像的黄昏?媒体报道和市场研究机构给出的总结已有很多,比如产品结构失效、组织架构臃肿、渠道落伍、..策略过时等。与之协同作用的,则是中国市场正在经历半个世纪以来最快速的技术革新和消费升级。换句话说,前述二者将宝洁过去制胜的法宝全数变为了前进的阻力。它曾经是创新者,却终究陷入创新者的窘境。

互联网时代是去中心化的,宝洁却是那个中心。问题也正出在这里。

公允地讲,外界对宝洁可能过于苛刻了。

宝洁为复苏而战(2)

首先,宝洁的业绩并没有那么糟糕;其次,它如今面对的其实是所有曾经的行业领先者尤其是第一代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普遍需要解决的难题。 再进一步想,在观察宝洁的变化时,时代相关性又应该被赋予什么样的权重?如果说工业时代的全球一体化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宝洁,那么当互联网日渐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当传播渠道日渐分散和垂直,个体意识日渐崛起,未来在消费品领域,像宝洁这样大而全的行业巨头是否还会是最优解?相信宝洁也在寻找答案。 现在,和博瑞德带领的OLAY一样,进入中国市场正好30年的宝洁进入了改变的轨道。这场复兴之战为何必须发生?它又会如何演进?

标签:宝洁 复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