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需打破债市负反馈机制(2)

2018-11-08 08:08:32 网络整理 阅读:74 评论:0

二级市场方面,在债券市场融资持续受阻的情况下,叠加股市低迷、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加大等因素,,虽然2018年尚未结束,但已成为历史上债券违约最多的年份,其中上市公司成为主要违约主体。截至2018年10月末,信用债违约规模高达1107.8亿元,是此前违约规模最大的2016年(405.5亿元)的两倍多;新增债券违约主体达31家,已超过之前新增违约主体最多的2016年的24家,其中有12家为上市公司。

从二级市场交易层面来看,投资者表现出对国企的偏好,绝大部分二级交易集中于国有企业,民企利差持续走阔。截至2018年10月,国有企业与央企占总体成交额的90%以上,而民营企业仅占0.4%。进入2018年三季度后,在宽货币与宽信用政策频出的背景下,信用债整体交易情绪稍有好转,央企、地方国企信用利差明显收窄,而投资者风险偏好并未得到改善,民企利差进一步走高。

总体来看,2018年以来信用两极分化的情况非常严重,民营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上升,即使是民企中较为优质的上市公司,在股、债、贷款信用收缩的相互作用之下,也频频出现违约。背后原因在于金融强监管下表外转表内带来的风险偏好的下降具有不可逆转性,以及违约事件的频发带来了风险的负反馈并进一步放大了信用风险。

作为民营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信用债市场流动性趋紧,以及融资功能的削弱,不仅会影响到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蕴涵了潜在金融风险,必须推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提升信用债市场的流动性,以达到最终改变市场预期的目的。

二、 政策密集出台,提升债市流动性

近期政府和监管部门密集出台关于支持民企融资的配套政策,包括央行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以及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证监会组织开展交易所债券市场信用保护工具的试点以及指导11家证券公司拟出资设立系列资管计划化解民企流动性发展等。其中,市场普遍关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设立,对其缓解民企融资难寄予厚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