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如何判断当前的金融风险?(4)

2018-07-03 21:46:23 网络整理 阅读:91 评论:0

当前债券市场违约风险总体可控

2018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发生的频率有所上升,市场对违约风险的预期也不断加强。总体来看,当前有实质还款困难的企业占比相对较小,行业分布也较为分散,风险事件集中爆发的可能性不大,对经济的整体影响也相对可控。

1.本轮违约行业较为分散,违约原因较为多样

截至6月1日,共有22支债券共计179.26亿元债券违约。其中,已发生过违约的发行主体在年内新增违约债券11支;本年新增违约发行主体8家,涉及规模92.86亿元的11支债券。4月和5月违约情况呈现略有增加的趋势,分别有5支债券违约。

与往年主要是由于经营情况恶化而导致债券违约集中于个别不景气行业不同,今年的新增违约案例行业分布较广,造成违约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2016年以来供给侧改革使行业内部出现分化,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力弱的发行人被作为僵尸企业淘汰,进入破产程序而导致违约;二是企业内控和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民营发行人,因关联方资金往来和借款担保等原因占用现金流并造成违约;三是部分发行人财务杠杆高企,严重依赖债券、非标等表外融资渠道,在金融严监管、融资渠道收紧的政策背景下再融资出现困难而导致违约,这类情况以民营企业居多。

除传统行业因素外,今年违约风险更多是由外部融资收紧,而不是内部现金流恶化而引发的。究其原因,主要是金融严监管和去杠杆政策下,随着社会融资增量的减少,资本市场的信用创造能力实际出现了收缩。同时,资管新规要求下非标融资萎缩已经是大势所趋,资金表外转表内和资管产品向净值型转型也进一步推动金融体系的风险容忍度下降和风险偏好的下行。而银行的表内信贷也受资本金、行业政策以及风险偏好等制约,即使有新的增量也难以弥补再融资缺口。这些因素都将导致企业再融资压力骤增,一旦发行人出现负面舆情,更会引发市场恐慌和规避情绪,出现融资不畅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