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一座中关村,半部改革史(4)

2018-07-19 08:49:56 网络整理 阅读:195 评论:0

他从知青社借款1万,刚在银行开了户,就拿下北大一个计算机改造项目。中科院计算所、中国计算机公司等中字头大牌都来竞标,但北大的人却只信他王洪德这个人。

这个项目让京海大赚9万块,从此一发不可收。凭借工程质量过硬,国家远洋、国家计委、..等大工程订单纷至沓来。1987年,京海总产值突破1.3亿,坐上了中国机房行业的头把交椅。

一座中关村,半部改革史(4)

陈春先、王洪德的创业壮举,刺痛了中科院和海淀区,"科技人员能办企业,官方为什么不能搞?"眼见着科研经费被削减,中科院计划局与海淀区决定合作,从"新菜田改建基金"中刨出10万,创办官民合办的"科海"。

创立科海,是希望中科院的科研成果能在海淀区的企业中推广应用。20多项新技术拿出来,成功率却很低。比如化学所的人造大理石,拿到面包房做装饰墙,结果室温一高变了形。企业认为是技术不靠谱,化学所觉得是企业素质差,不懂得控制固化温度。

而且,双方彼此嫌弃,怎么都谈不拢。

这样的心态,让科海没能走得太远。虽然,它推出了中国最早的电脑汉字装置、空气加湿器、财务管理系统等,夺得了不少中国第一,也赚了些钱。

但京海、科海的先后尝试,却让更多科研人员的心眼活泛起来。他们想下海,但却没资金,把他们的蠢蠢欲动看在眼里、也想搞一番产业的海淀区四季青乡,决定出资合作。

1984年5月16日,四通在四季青乡会议室宣告成立,乡里出资2万,请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当名誉董事长。"四"取自四季青,"通"有"四通八达"之意;英文"Stone"意为石头,有人解释为:干好了成钻石,干不好就甘当铺路石。

一座中关村,半部改革史(4)

四通的第一单生意,来自中科院计算中心一批打不了中文、又卖不掉的..打印机。他们花400块请了个程序员,写了套打印中文软件,结果迅速脱销,公司大赚20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