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腹诊临床有大用

2018-09-18 17:06:52 网络整理 阅读:111 评论:0

导读:

娄绍昆老师在《一方一针解伤寒》里面讲到:腹诊是《伤寒论》的核心,是《伤寒论》方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常简便的诊察方法,简明易懂,客观性强。只要正确地运用它,无论对诊断还是治疗都是非常有利的。然而在中国的中医界能够使用腹诊的医师有多少?这是值得我们每位中医人反思的地方。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起到一个启迪作用。

中医腹诊临床有大用

腹诊是通过诊察患者胸腹部的病变证象,以判断内在脏腑、经脉、气血津液等方面的病理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诊断方法。

通过腹诊不仅可借以诊断特异性疾病,辨别证候,审察病机之所属,判断病位之所在,病性之寒热虚实,病因之气滞、血瘀、水饮,而且还可指导立法论治,选方遣药,并可据此以观测疗效,判断其预后转归。

兹仅举以下特点,以示其临床运用。

一、据腹证,活用经方

腹诊所得的胸腹部自觉症状或他觉征象,诸如胀、痛、满、悸、痞、硬、急、结等,皆可谓之腹证。病有主证,方有主治,方证相对即是仲景学说之一大特点。考《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近三百方,皆条列其相应主治证候,而其中腹证往往具有特殊的辨证意义。如伤寒误下,“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因此,分析证候之主次,把握作为主证的腹证,有是证,用是方,常可取得满意效果。

《伤寒论》中柴胡剂主治之证,多有胸胁苦满之类的腹证。据此,以胸胁苦满作为使用柴胡剂的标准之一。我们在临床上根据这一原则,把握枢机不利、胆气不和的病机,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病证,不论外感内伤,总以胸胁苦满为眼目。同理,病少腹急结,或硬满疼痛,或有包块固定不移者,多是胞宫、膀胱等腑及其经脉之瘀血,可选用活血化瘀之剂,如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等,随其证情轻重缓急,及伴见证不同,而分别取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