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骨质疏松,补钙就行了吗?

2018-10-28 04:26:49 网络整理 阅读:65 评论:0

骨质疏松是一种由于营养缺乏而导致的疾病。目前全世界患骨质疏松的总人数已超过2亿,我国是骨质疏松的高发区。有关研究显示,女性一生由于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概率为40%,男性为13%。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如发生髋部骨折后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致残。

骨质疏松,补钙就行了吗?

骨质疏松已成为严重威胁我们生命及生活品质的健康问题,但是在大众的认识中,往往觉得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的正常生理现象,多补些钙就行了。事实上,那些认真补钙,并为了促进钙吸收同时在服用维生素D的人们,还是存在着发生骨质疏松的很大风险。预防骨质疏松最重要的收益在于避免摔倒时造成的骨折。2017年12月26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综述,用大量可靠的证据说明,补钙和补充维生素D不能降低骨折的风险。

那么,"补钙=防治骨质疏松"这一经典的方法到底是不是有效的呢?就让我们从了解骨质疏松症开始吧!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这是一种由于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骨折风险升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

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有腰背疼痛、骨骼疼痛、肌无力、驼背、在轻微外力下发生脆性骨折等。此外,,如果发现自己的身高比年轻时矮了3厘米以上也提示可能患上了骨质疏松。预防骨质疏松,是一生的功课

人体的骨骼从婴幼儿开始就在不断地生长发育,它一直通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进行着自我的重塑,一般在35岁左右,人们达到骨量高峰(骨峰值)。在35岁以前,人体成骨细胞的作用明显强于破骨细胞,此时,骨形成大于骨丢失;35岁以后,骨骼生长速度开始减慢,随着人体成骨细胞的活性越来越差,破骨细胞的作用会越来越强,导致骨丢失大于骨形成。如果把骨骼比喻成"骨银行",人体骨量的变化就像"存钱"和"取钱"。35岁以前,身体的骨量是一个贮存增加的阶段,就像是往银行里"存钱";35岁以后,就进入"取钱"阶段了,身体的骨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骨峰值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骨骼不仅是钙,还是活的组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