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绝对艺术】高名潞:“框子”阴影下的当代艺术(4)

2018-05-31 22:27:51 网络整理 阅读:137 评论:0

我觉得个人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越是后来越感到在这个时代,一个人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如果说一个人有能力为社会或文化做点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既然这么多年确立自己的工作是这样的,我就要把这个工作做好。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实际上都想做全人或者是完人,有终极关怀。但是如果中国知识分子都能看到自己的局限性,然后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擅长的事情做好,形成一个合力,可能我们就能整体往前走。艺术是信仰,所以我把它当一个信仰去做。

【绝对艺术】高名潞:“框子”阴影下的当代艺术(4)

“中国现代艺术展”海报

A:您如何看待全球化以后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包括本土化的问题?

G:全球化其实是一个乌托邦。全球化理论首先由西方精英提出来,这个时代以1989年冷战结束为标志。“全球化”或者全球主义代替了1840年至1989年这一百五十年间的“世界主义”时代。“世界主义”被描述为自由世界打败集权世界的阶段,以苏联倒台为标志。而全球化则是世界各国和不同文化历史都将被整合为“同一”和“当下”的全球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时代。显然,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甚至还没有这样的雏形。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亨廷顿所描述的文明冲突的21世纪,也就是基督教、..教和儒教之间的文明冲突,而且似乎愈演愈烈。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率先打破了全球化的乌托邦幻象。其实文化和艺术的全球化也是一个“后—后现代”的乌托邦。后现代主张、多元主义和无边的上下文批评。但最后走向各种终结。因为,无论是“世界主义”还是“全球化”其实都建立在西方的二元论哲学和世界观之上。主和客、前和后、内和外、新和旧、个人和集体、概念和形象、进步与保守等等对立模式导致了历史终结论,人文终结论,美学终结论。后现代是当代观念艺术的集大成,于是后历史,后人文成为反美学和观念艺术的哲学基础。这就是我在“匣子、格子、框子”中所说的,我们正处在其中的“框子”阶段。什么是“框子”,就是把人类历史看作被知识陈述模式所控制的历史,控制这个陈述的是话语中心。艺术的历史也如此,于是,“框子”理论认为,检验艺术价值的不再是艺术品自身的品质和内容,而是再现那个看不见的权力话语的价值。这对喜爱批判的现代人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艺术难道就是意识形态批判吗?显然,艺术远远比此丰富。然而,后现代以来的“框子”理论,即泛观念或者有人叫“后观念”的口号走向了更加无边的观念文本的领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