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孔子的快乐

2018-06-04 02:55:37 网络整理 阅读:215 评论:0

当我遇到工作和生活的困难时,我常常想起我的精神支柱,孔子。我从山东来,孔子是我血液里最骄傲的文化符号。

我常常想的问题是,圣明贤德如孔子,他这一生过得快乐吗?

他绝大部分时间来去匆匆,或许并没有多少时间在乎自己的悲伤或者快乐。

他身边的世界是喧哗的,也是寂寞的。圣人孔夫子,生前身后有无数的人追随,他还是感到了孤独,深入骨髓的孤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的到来,足以让他感到快乐。可惜,他的思想虽然很有名气,当时的相和者却寡,少有朋友远道而来与他探讨,也没有哪个君王会真的推行他的思想。如果有从远方来的朋友造访,这当然使人高兴,但是这样的朋友不多,尤其是他周游列国后,这样的朋友也从身边消失了。有一天他感慨说:“知我者,其天乎?”一个奔波劳顿的老者仰望苍天,感到了灵魂深处的苦闷。

孔子的快乐

他55岁从鲁国出发到卫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四顾茫茫,落日苍凉,广袤的黄土地上有一行众人在匆匆赶路,那是已届花甲之年的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莽莽太行,留下过他们深深的车辙,滔滔黄河,见证过他们坚毅的背影。路边的迎春花开了又谢,河畔的杨柳绿了又黄,烈日暴雨狂风霜雪早就习惯了,唯一不变的是孔子的坚持。孔子大部分时间的状态是——在路上,他几乎没有停歇过,使命在召唤,也不容许他迟疑停留。

奔波了14年,期间可谓九死一生,忍辱负重。直到68岁,他的健康状况迫使他不得不停止奔波,他才恓恓惶惶地回到鲁国安定下来。“逝者如斯夫”,多少时光过去了,他的理想蓝图依旧无人描绘,他的抱负无以施展。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后代人的身上。他还在坚持,只不过把坚持的方式,从游宦换成了教育。作为那个时代教育家的孔子认定,只要有人从事教育,有人热爱学习,他的思想就会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总会有发扬光大的一天。“学而时习之”作为《论语》的开篇,其用意可谓深远。

孔子是有快乐的,而且是真正的快乐。

孔子的快乐

孔子一生行事永不言弃,只因他的内心无比强大。所以,孔子以身作则甘愿承受所有的苦难,并且告诉别人什么叫真正的快乐。所谓真正的快乐就是那种从内心深处溢出的快乐。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瞧瞧,一个多么有激情和斗志的老者啊!孔子此时已在外漂泊了9年,却仍然饱含一个理想者的热情,这样的人怎能是不懂快乐的呢?如果他不能保有“乐以忘忧”的心态,那他早就向阴森惨淡的现实缴械投降了。

标签:孔子 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