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陈胜起义反秦真的是因为..、忍无可忍吗?

2018-09-27 02:50:56 网络整理 阅读:64 评论:0

拥有姓氏和表字的陈胜,本身是秦朝二十等爵制约束下的“政权基本盘”的一份子,作为一个应有“不更”以上爵位的体制受益者,他的生活再苦,也不会比秦朝社会最底层的奴隶、刑徒、债务奴更凄惨。

从这个意义上讲,称他为“农民起义”还真不为过,在秦朝社会之中,没有吏职,又非贾籍、奴隶、刑徒、居赀的有爵者,才有资格称为“农民”,在他之下,连人都不算,只能算是“财产”,无非是分“国家财产”还是“私人财产”罢了。

促成陈胜走向反体制道路的原因,当然不是什么“苟富贵勿相忘”的所谓性格分析,但凡好好读读《史记》就能发现,战国、秦、汉的世风一直如此,毫不讳言对富贵的渴求,希望获得现世的显达,只有卖鸡汤的才会把这点事儿翻过来调过去地吹。

陈胜起义反秦真的是因为..、忍无可忍吗?

真正的关窍有两条:

其一,秦制自身固有的包含自我毁灭的源代码;

其二,秦朝基层官吏不堪重负导致的全面离心。

秦制的自我毁灭倾向,三解在《一篇文章看尽“暴秦”的兴与亡》已有论述,其根本症结即在于秦法体系下,只有两个元素是不变的,而其余的元素均是资源化的。

两个不变的元素是“纸上的君主”和“纸上的官僚组织”。

严格来说,法家理想状态下的社会中,君主是虚化的,这一点与儒家的“圣王垂拱而治”的理想状态无限近似,即君主只是一个“岗位”,一个“角色”,而非一个人格化的“人”,唯其如此,君主的人欲才能对整个制度运行影响最小。

而以丞相为首的“官僚组织”,则依据纸上的律令程序来进行公文的上传下达,形成完美的自体循环,最完美的状态即所有人都是螺丝钉,可以随意替换,不受成员贤愚的影响,哪怕是丞相,也只是一个非人格化的机器。

两者之间形成的合作联盟,就是秦法体系下的“核心利益”和“系统核心”。

在“系统核心”之下,是“资源供体”,即包括二十等爵制结构下的编户齐民,贾籍、百工、七科谪,以及各种官奴隶、刑徒、债务奴隶的所有“被统治者”。

简言之,秦国、秦朝社会是一个完美的“官—民二元”结构。

正如三解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功臣名将的下场如何?》一文中早已讨论过的,秦制下的列侯封君本质上与一个“公卒”并无不同,都是“官”统治下的“资源”,只是资源化的方式和程度依据法律规定有所区别,“出钱”、“出粮”的同时还要“出命”。

陈胜起义反秦真的是因为..、忍无可忍吗?

而无论秦、汉,制度概念下的“吏”都是尽量避免“出命”的,而且逐步走向不用“出钱”、“出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