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刘禹锡——我的生命只余清秋(3)

2018-10-06 10:47:10 网络整理 阅读:168 评论:0

公元819年,刘禹锡母亲过世了,此时的刘禹锡从被贬开始已经十四年了。他离开连州丁忧一段时间,再次来到了和州的任上,一任又是7年。这七年依旧是陋室、依旧是苦庐、依旧是不得志,然而,他没有消沉。

刘禹锡——我的生命只余清秋(3)

图片来自网络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他从未抱怨自己的人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刘禹锡是个佛系的人。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他的人生常常是平淡的、清爽的,就如同是充满哲理的秋天,萧瑟之后透露出来的是饱经沧桑的平淡还有闲适。

或许,从不曾抱怨的人,上帝不会亏待他。刘禹锡把人生当成了一场盛大的修行,他修行得如此认真、如此平淡,恰如天外云卷云舒,又似庭前花开花落。

公元829年,那一场政治的浩劫终于过去了,云消雨霁、水落石出。这一年,距离公元806年,正好是23年的时间。刘禹锡收拾了自己的行囊,就如同二十三年前从洛阳出发的那样,从南朝北,二十余年漂泊,他来得时候带着秋天的爽郎,归去的时候带着沉淀的人生智慧。

扬州,他遇上了挚友白居易,感慨良多,当时一起参加变法者已经寥寥无几,他把苦涩和悲愤在胸中发酵,喷薄而出的是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中依旧没有抱怨、没有悔恨,只有无限的希望、蓬勃的生发,这一年,他57岁,人生已经进入冬季,但他的文字依旧是生发、生动的,仿佛已经透彻了人生的真理。

刘禹锡——我的生命只余清秋(3)

图片来自网络

我相信,他的秋天一直从二十三年前开始,从没有结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