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乾隆皇帝的私房钱都是从哪里来的?盐商挣得多,被割得也多(3)

2018-10-19 00:16:59 网络整理 阅读:115 评论:0

第二,盐商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首先要拿到经营许可和配额,也就是所谓“盐引”。

由于卖盐是暴利,所以盐引本身非常值钱,《儒林外史》里就写到,盐商们聚在一起,喜欢聊的,就是盐引(俗称窝子)价格的涨跌。

有些老资格的盐商,拿到盐引之后,自己根本不从事贩运销售,把盐引转租给别人,就可以获得巨额收益。

而通过这种方式获益最大的,不是其他任何人,正是内务府。谁拥有的盐引能够比内务府,也就是皇帝本人更多呢?所以内务府只需要盐引租给盐商,白银就滚滚而来。如著名的皇商山西范氏家族,曾经向内务府交纳“引窝银”64万余两,换取世袭贩盐的特权。而长芦盐商王惠民父子,在乾隆十九年被发现“一银两抵”,即把上缴户部的税银,同时充作应缴纳给内务府的利息。统计下来,短短数年间,他少交的银子,就达到35万两之巨。要是所有从内务府拿盐引的商人要缴纳的金额加起来,就非常惊人了。

乾隆皇帝的私房钱都是从哪里来的?盐商挣得多,被割得也多(3)

《国家宝藏》王凯饰乾隆 大胆演绎“脑洞故事”获赞

第三,不管是不是从内务府拿到的盐引,盐商为了保住自己的特权地位,还经常向内务府借钱。

这件事,从乾隆最崇拜的祖父康熙朝开始。借钱公开的理由,是盐商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向内务府求支援应急。不能说这个理由一定就是错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内务府因此可以收巨额的利息。

所以跟皇帝借钱的实质,反而是送钱给皇上花。

如乾隆十三年,皇帝向两淮盐政提出:内务府有盈余的银子,存在两淮运库,应该产生相应的利息。朕东巡需要赏赐扈从,请送五万两过来,并且以后每年都要如此。两淮是全国最大的产盐区,两淮盐政也是最大的肥缺,所以对皇帝的这个要求,当然没有任何搪塞拖拉的理由。

第四,国家有个大事小情,盐商们还要大量捐款。

乾隆皇帝的私房钱都是从哪里来的?盐商挣得多,被割得也多(3)

这件事,也是在乾隆年间达到顶峰。朝廷对外征伐,有军需报效;各地修建堤坝,有水利报效;民间发生灾情,有赈济报效⋯⋯有学者统计,乾隆一朝盐商的各种报效,举其大者,就有长芦盐区6次,两广盐区4次,两淮盐区33次,累计至少3800多万两。如乾隆十三年,两淮盐区先是因为金川之役,报效军需银100万两,然后报效内务府充公银30万两,紧接着又因为筹备皇帝南巡,再报效100万两。这里面军需银是国家开支,后面两笔,都是用于皇帝个人花销的。

关税

所谓榷关或者常关,是指古代征收商品通过税——不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出入境贸易——的地方机构,关税是乾隆中后期的第三大税收来源,年收入是四五百万到七八百万,约占国家总收入的12%。

从宣传口径上说,关税是“取商贾之纤微,以资军国之需”。榷关的官员和盐务系统一样,内务府包衣占据主导地位。各榷关或者派专人管理,或者有封疆大吏兼管,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往往和内务府都脱不了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