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末清初他提出限制君权思想,但清朝专制依然达到顶峰(2)

2018-10-20 00:49:37 网络整理 阅读:152 评论:0

黄宗羲认为,臣是出于与君主共治天下的需要而设立的,大臣出来任职不是为了君主一家之姓,而是为了天下万民。因此,大臣应以天下万民为己任,重视百姓,为民谋利。如果君主的言行不合乎此道,即使他用形威和权势来强迫,大臣也不应该苟且屈从,更何况甘愿“无形无声”地服从?如果君主的言行不合乎此道,即使正立身于朝廷之上,臣也不敢盲目认同,更何况甘为君主自杀其身?如果大臣以满足君主的私欲作为原则,接受了君主基于嗜欲的强迫,甚至为他殉身,那么这只是君主的宫妾私奴之所为,而非真正的大臣之所为。在这里,黄宗羲认为,是否遵从“以天下万民起见”之“臣道”,成为分辨臣是否为真正的臣的标准。

黄宗羲认为:为臣者,出仕不是为了君主,必以“万民之忧乐”为己任,而只是单纯地为了百姓民众,是为天下万民,而非为天子ー人一姓。君臣应该同心协力为天下“半世经营”。君臣明职,天下为治,以民为本。为人臣者不仅要树立出仕“为天下,为万民”的人生观,下达政令“以天下万民起见”,而且还要认识到“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不可轻视斯民之水火”。

【传统君臣关系】

古代社会中,上下尊卑、亲疏的宗法等级关系贯穿家庭、社会、政治生活,成为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天然形式”。伦理道德与政治一体化是古代社会的特点,“古代君王最初是以宗族大家长的名分行使政治权力的,三代的君主皆以‘君父’自居。”臣与民则定位为“臣子”、“子民”。此外,在“天命”的神威下,臣、子、妻对君、父、夫,具有绝对的顺从义务。后世将纲常伦理化为神圣的体系,将君、父、夫的权威绝对化,强调臣、子、妇只能绝对服从。

在中国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社会里,君为臣纲的伦理原则主宰着君臣关系。君臣地位悬如天地,君臣关系若同主奴,正如与黄宗羲同时代的唐甄所言:“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公卿大臣,罕得进见;变色失容,不敢仰视;跪拜应对,不得比于严家之仆隶。”将道与君纳入一个整体。君主既然是道的体现者,臣子尊君也即是崇道。”总之,在王权社会里,君为臣纲的纲常伦理是不容质疑的,诚如朱熹所说:“自秦汉以降一以贯之,尽是尊君卑臣之事,所以后世不肯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