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末清初他提出限制君权思想,但清朝专制依然达到顶峰(5)

2018-10-20 00:49:37 网络整理 阅读:152 评论:0

黄宗羲与“天佐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的传统伦理道德背道而驰,由此,黄宗羲猛烈批判“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绝对愚忠,先秦儒家的“三纲”一体化以及以道事君的规劝说之类的政治伦理原则。正是从这个高度出发,黄宗羲探索了君臣关系的原则,作出了“臣之与君,名异面实同”的论断。也正是从这个思想商度上,他确认臣民可以与君为敌,“视之为,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臣对君可以进行劝谏,必要时,臣可以废黜取代君。如同伊尹之放大甲于相,放業于南;武王伐封;汤武不当于诛桀封,妄传伯夷、权齐无之事”。可见,黄宗的君臣观,绝不只限于道德的谴责,更有行政的制裁和政治的决断。

【臣与子的辨析】

黄宗羲认为,君臣关系根本不同于父子关系,君与臣之间的关系为父子关系所不能相类比的。父子关系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虽然,子与父为分身关系,但他们那种天然的血缘联系却使得他们无法完全彼此各异,而君臣之间并没有这种基础存在。黄宗羲把子与臣进行了本质区分,这就断了父子与君臣的纲常链条,动摇了三纲五常的盘石之基。

【段落赏析】

夫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资于事父也;杀其身者,无私之极则也;而犹不足以当之,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不然,而以君之一身一姓起见,君有无形无声之嗜欲,吾从而视之听之,此宦官、宫妾之心也。君为己死而为己亡,吾从而死之亡之,此其私昵者之事也。是乃臣不臣之辨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