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吴昌硕的“朋友圈”(2)

2018-10-22 04:58:30 网络整理 阅读:138 评论:0

我想所谓的“艺术氛围”,就在于此吧,没有彼此砥砺、相互镜鉴,氛围便形成不了。对吴昌硕来说,任伯年的出现至关重要,这成为他大器晚成的一道界碑式的象征,此次展览中就有两幅任伯年为吴昌硕作的画。一幅是《蕉荫纳凉图》,这幅画很有名,画外也有故事:当年,吴昌硕甚爱此画,可后来此画不幸被盗,他痛苦不堪。几年后,吴昌硕的好友在上海发现并得到此画,将其送归原主。劫后重逢,吴昌硕喜极而泣。

另一幅是《任伯年墨竹、王震补绘吴昌硕小像轴》。王震是沪上政商两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早年随任伯年学画,自有一手好笔墨。当吴昌硕潦倒卖不出画的时候,王震大量收购,给予其极大的经济支持,也为吴昌硕在沪上打开了局面。吴昌硕一直对王震怀有感恩之心,展览中有多幅他为王震画作的题诗题记,足见两人情意绵长。

而吴昌硕与清末宿臣翁同龢的交谊,在展览中亦有充分展现。翁同龢曾送给吴昌硕一幅《斗牛图卷》以及两副对联(“玉德金声寓于石,明窗大几清无尘”;“米老襟怀云山墨,莱公诗句野渡横”),而吴昌硕只是给翁同龢送过印章,阴差阳错,两人并未谋面。从这里不仅能看出两人惺惺相惜,也可以看出吴昌硕的“朋友圈”真的很广,三教九流、名门望族、官场商海,都不乏其人。这和石涛有些相似。比石涛幸运的是,吴昌硕晚年走红沪上,成为画坛领袖。

吴昌硕还曾为沈翰(沈钧儒之父)未竟遗墨《墨蟹图》补蟹螯和水草,并题记曰:“补其遗墨,秋思萧然,人琴之感,又增几许。”让人看到他重情重义的一面。同样,他八十岁时送给梅兰芳的《墨梅图》上题有诗句“风吹梅树花,着衣幻作雨”,亦可见其情意温馨的一面。

“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吴昌硕写的这副对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应该是他对朋友,也是对世情的夫子自道。很难看到一个画家从籍籍无名到声名鼎盛的各个时期,内心情感与思想的涟漪轻起,这副对联意在象外,让我有了一些感动,也有一些想象。

其实除了孤家寡人,古今中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朋友是自己的倒影,蔓延开来的朋友圈,是自己生活品性乃至性格命运的镜像;看不清自己或者看不清他人,看自己或他人的朋友圈,便是最为详尽而形象的注脚。看吴昌硕的朋友圈,会让我们有所感悟,也会让我们汗颜。(肖复兴)

标签:吴昌硕 朋友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