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史随笔】乾隆皇帝:完美主义下的国家治理(3)

2018-11-16 22:50:29 网络整理 阅读:137 评论:0

二靡不有初

理政之初,虽然大幅度调整雍正时期的政策,但在高层人事方面却未有重大改变,乾隆对此说:“今朕所用之人皆皇考所用之人。”(《清实录》)。然而雍正留下来的两个重臣鄂尔泰和张廷玉俨然成为水火不容的两大派系。

“上之初年,鄂、张二相国秉政,嗜好不齐,门下士互相推奉,渐至分朋引类,阴为角斗”(《啸亭杂录》),乾隆后来对此总结说:“朕初年,鄂尔泰、张廷玉亦未免故智未忘……乾隆初年,诏廷臣集思广益,至再至三。然诸臣章奏亦不过摭拾浮言,自行其私而已,且彼时事之大者莫过于鄂尔泰、张廷玉门户之习,初未闻一言及之。”(《清实录》)

对此局面,他尽量搞政治平衡的同时,尽快搭建政治班底。

有一次,刑部侍郎职位出现空缺,乾隆本想叫被罢官的张照担任。但是那一段时间鄂尔泰有事没能上朝,只有张廷玉在自己身边,而张照又被归为张廷玉一党。乾隆“恐人疑为张廷玉荐引,是以另用杨嗣璟”。

几年后鄂尔泰去世,乾隆重用提拔了三十多岁的讷亲为军机大臣,列于张廷玉之前,一年后,又命“大学士张廷玉服官数十年,今年逾古稀,每日晨兴赴阙,未免过劳,朕心轸念。嗣后可仿此意,不必向早入朝”。这实际上是宣布,张廷玉不再参与核心机密,让他退居二线。

史载讷亲“讷人亦敏捷,料事每与上合”,“以清介持躬,人不敢干以私,其门前惟巨獒终日缚扉侧,初无车马之迹”(《啸亭杂录》)。之后的讷亲日益膨胀,主持吏部和户部实务时得罪许多督抚,后来督师金川,因战争失败而被处死,其中本质原因就是最终没处理好与乾隆和众权贵的关系。新皇帝不仅手腕强硬,而且极端聪明的情商,让官僚集团愈来愈畏惧这个年轻帝王。

乾隆四年(1739年),工部修理太庙所用的“庆成灯”,申请领银300两又200串钱,虽然每天要阅读上万字的奏折,但精细的乾隆觉得“此灯不过略为粘补修理,何至用银过如许之多?”工部官员以为皇帝不懂工部业务含混敷衍说:这笔钱是预支的,将来按实用报销,剩余的交回。谁知新皇帝登基以来,虽然日理万机,却日夜提防臣下欺骗,他说“万几待理,而甘受人欺,弊将百出”。“该堂官等竟以朕为不谙事务,任意饰词朦混,甚属乖谬”。为此乾隆小题大做,整个工部衙门全部被降罪。尚书、侍郎或被调离,或被降级,最侥幸的也受到罚俸。此事一出,满堂朝臣无不震惊惶悚,再也不敢轻视乾隆。一位御史曾大胆指出他明察太过、师心自用的弱点:“臣蠡测管窥,以为自古人主患不明,惟皇上患明之太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