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当杜甫王维面对安史之乱(4)

2018-12-19 05:22:33 网络整理 阅读:139 评论:0

西川:最近这段时间,住在我这个客厅里的就是杜甫,因为我写东西,又拍纪录片,一天到晚都在看这些东西。但是还有一帮长期住在我这儿的人,实际上是我特别倾慕的中国古代人,就是战国这些人。

主持人:西川老师有一本书叫《唐诗的读法》,您说是“唐代诗人的精神交流图”。

西川:每个读文学的人,肯定会上一门很基本的课——文学史。做艺术的一定是读艺术史。这个人名完了是那个人名,这个时代完了是那个时代。所有被记录在文学史当中的人物,基本是一个被取了绝对值的人名,没有正负。比如李白就是李白,李白成了一个绝对值。但是写东西时间长了以后,你就会好奇别人那些东西是怎么写出来的。他写出来那些东西一定有他的写作现场。

这就涉及到对经典的看法。所有经典在它刚被写出来的时候都不是经典,没有人说我刚写出来这个东西就是经典。所有东西在它刚出现的时候,一定是拉拉杂杂,跟这个人的关系、跟那个人的关系、跟这个作者的关系,甚至有可能跟这个作者今天是吃饱了写下来还是吃不饱写下来的,都有关系。

问题是这些我们在文学史当中看不到。我们大概其知道杜甫遇到“安史之乱”他就跑了,究竟在路上怎么跑、他遇到什么人、他都跑到哪儿,这些东西文学史上不会有那么详细的记录。即使你找一本《杜甫传》,我估计每个学者的趣味也不一样,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都不一样。所有当代的作者,比如写《杜甫传》的某一个专家,他都把他自己带到这本书里去,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都受到他们当时那个工作环境、工作趣味的影响。

所以我们想跟古代的某一个作家靠近的时候,你会拼命地想象当时那个作家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在那个环境里写下的东西在还没有变成经典之前,那个时刻是最有意思的,跟他的创造力、跟整个工作、跟他艺术的生产都有密切关系。我就是对这个东西好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