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国画研究 | 阴山题材山水画创作的地域特征考析(3)

2018-06-15 23:21:51 网络整理 阅读:71 评论:0

用山水画表现阴山,,古无样本。如何才能把阴山的雄浑和多彩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就要求画家必须要认清临摹、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当一个画家尚未掌握笔墨技巧,也不知道怎样去表现大自然给人带来的内心激动时,就谈不上进入艺术的创作境界。而解决技法问题,必须要过临摹关。创作阴山山水画,临摹当首推宋代“北派”山水画大师范宽。范宽对景造意,写山真骨,穷究自然造化。其画皴多“雨点”“豆瓣”“钉头”,虽描绘对象为终南、太华,倒也有几分阴山的苍茫、高古之感。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是劝学写生的名句。纵观历史,没有一个画家是能离开临摹、写生而谈创作的。临古人作品必先极似,萃古人之精华,纠自家之病症,达到“不似而似”之境,才能在写生中得以发挥。石涛所言“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是创作者的必修之道。

国画研究 | 阴山题材山水画创作的地域特征考析(3)

阴山山脉势连天王界山 作

临摹、写生、创作,是绘者的必经之路。李可染先生“打进去”“打出来”之理念,是我们临摹、写生、创作的法宝。艺术贵“悟”。它超越固定的法则程式,在技法上有着随机应变的自由境界。进入这种境界时,灵感夹杂着情感和意象汹涌而来,那阴山山水画的特殊面貌也会奔腾而至。

三、地域特征的“阴山之象”

“情知造境难,欲效班门斧。”李可染的“积墨法”“李家山”,傅抱石的“抱石皴”,都是在自家山水画创作中长期积累而成的,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美术史上对山水画有“南宗”“北宗”之分,其地域特征界线分明。先前提到的宋代画家范宽,其山水画中的巨嶂高山,无论如何也没有突破地域带来的束缚和禁锢。而恰恰是地域性特征给绘画的流派加上了一个无法超越的途径,使其在面貌上形成了不同的画面感,从而明确了人们的认知力和评判标准。谁能说,今天我们表现阴山题材的创作领域,日后不会出现“阴山画派”或“阴山山水画现象”呢?

国画研究 | 阴山题材山水画创作的地域特征考析(3)

厚土有魂 崔瑞军 作

荆浩《笔法记》中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明朗了山水画的标准。“六要”中的“景”,就是点明山水画要根据不同的景致描绘出不同的图像。而这种景致的不同,必定就是地域特征的呈现。由此可见,山水画的类似性便是由地域特性所影响,从而形成流派,影响画坛的。在李翔、王界山的实地写生影响下,我和张志坚、老海等当地巴彦淖尔山水画家亦积极投身于对阴山题材山水画的探索中。我们师古人、师自然,在写生中求新求变,创作出了有别于他人的山水画作品。如能立足画坛,也算是我们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一点贡献,当属幸事。

国画研究 | 阴山题材山水画创作的地域特征考析(3)

望月 崔瑞军 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