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论书法中的“悟”

2018-07-11 15:25:24 网络整理 阅读:158 评论:0

书法中的“悟”

论书法中的“悟”

作者 王亚斌 作品

我国历代书论关于“悟”在书道中的重要性强调很多。张旭说:“书道当自悟”;虞世南说:“书道之妙,必资于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于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近人萧蜕庵先生说:“书道如参禅,透过一关又一关,以悟为贵”;又云:“佛学由解而疑,疑而参,参而悟,不解不会疑,不疑不会参,不参不会悟,不悟不会成,书法然,一切无不然”,等等。

历代书论不但强调“悟”,而且把“悟”的精神贯穿于书法创作和书法欣赏的广泛领域。这反映在古典书论中,表现为多采取点悟式的批评方法,形象议论多,抽象分析少,不是逻辑推理式的科学认识,而是带有直觉感悟性,具有极强的模糊思辩色彩。梁萧衍说王羲之书法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邓廷桢评米芾用笔“危峰乍迥,断峰忽起,咫尺间有千里之势”。诸如此类的模糊的了悟性的批评,反映了点悟式批评的两个特点:一是重意念胜于重言传,使人想象无穷,具有很大的宽泛性;二是重抒情主体与自然客体的融合,形成如“气韵生动”、“境界为上”等美学思想,,“写字者,写志也”,“境界为上”等美学思想,“写字者,写志也”,强调点到为止,使读者沉浸在“呈现象、感于目、会于心”的美感体验中。这种“征引迂远,比况奇巧”的批评方法使书法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正如王羲之所说:“夫书者,玄妙之技也。若非志士通人,学无及之。”故一般人对书法莫测高深,真是“悠悠心会,妙处难于君说。”

如上所述,历代书论家只强调了“悟”在书法中的重要性,且都是片语只言,而对“悟”何以重要、“悟”的本质等核心问题却没有系统深入地论述;加之因为古典书论点悟式的批评方法,使本来就很深奥的书法艺术变得更加神秘。故有必要对古典书论中关于“悟”的论述爬剔梳理,运用文艺学的基本原理,对“悟”的源起,“悟”何以重要,“悟”的本质,“悟”的内容,生成“悟”的条件等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标签:书法 中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