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论书法中的“悟”(5)

2018-07-11 15:25:24 网络整理 阅读:158 评论:0

“悟”在书道,可分两类。

其一,我们后人学习书法,首当师古人法帖,心慕手追,悉心临摹,悟得技法,得其形质。 其二,欲求抒已之情性,散我之怀抱,生成艺术之不朽生命,更当“师造化、得心源”,从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的融合中去悟意象、悟神韵、悟书理。

先谈师古人、悟技法、得形质。

后人欲学书,必然要学习前人遗留下来的优秀法帖,精妙书论,以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通过苦练再获得扎实的功力。前人就很重视学习古法帖。丰坊有段话说:

学书者,既知用笔之诀,尤须博取古帖。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帖中来,然后能成家数,今人不闻古法,不见古帖,妄以小慧,杜撰为书,或锋劲侧戾,邪气洋溢,流俗慕其时名,更相效习,转成画虎,此古法之所益泯也。

这段话尽管有些偏颇,但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了学习古人法帖的重要性。因为书法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艺术,这些技巧遍布于浩瀚的古人法帖中,我们只有广师前贤的不朽艺术作品,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方能自成一家。

学古人法帖,第一当学其笔法,悟得形质。米芾学习王献之,悟其笔法之精妙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如不经意。”邓廷桢学习米芾,谓米芾用笔“危峰乍迥,断峰忽起,咫尺间有千里之势。”而倪后瞻学钟、王羲之的书作,他说:“‘惊鸿戏海,舞鹤游天’,太傅之得意也;‘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羲之之赏心也。即此数语,可以悟古人用笔之妙。古人每称弄笔,‘弄’字最可深玩”。

现代书法家沈默曾广师前贤。见米芾论书语中有一句“观其下笔处”,对其中的“下”字大惑不解,后细心揣麿,观古人法帖起落痕迹,笔笔中锋,始恍然大悟。他曾把《阴符经》与《伊阙佛龕碑》仔细对勘;将《送梨帖》和《李晟碑》细心比较体悟,揣想柳书用笔精妙之处;对欧阳询和怀素用笔“一榻直下”与“非榻直下”的缜密观察;为落笔、行笔、收笔过程中提按起倒的阐述和实践,探幽发微,发前人未发,遂入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成为一代书家。

标签:书法 中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