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2019-12-05 00:38:01 暂无 阅读:1404 评论:0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这是贾谊《过秦论》里的名句,作为本文的开篇之语,时隔2000多年,每读于此,秦帝国虎狼之师横扫六合的雄风依然让人心潮澎湃。天时与地利

战国末期开始,我国再次进入一个温暖期,那时候关中地区的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一两度这样,而且不像现在这般干燥,非常温暖湿润。不仅从学者们对古代气候的研究上可以得出这个结论,而且从文献上我们也一样能够感受到那个年代温暖而且湿润的气候特征。当年关中地区的竹林非常多,说明那时候的关中地区与现在南方气候相仿。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四周环山的关中平原,不仅河流纵横而且在河流冲击下形成了诸多的“原”。所以那时候的关中地区乃“天下之上腴”。同样由黄土构成的关中土壤松散易耕,肥料不容易流失。土地的使用寿命也长,对于农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基础环境。而之后秦人又得了汉中与巴蜀之地,四川盆地虽然还不及后世的丰饶,但不失为一处产粮的重要基地。给秦人后来出关东进提供了非常充足的粮草供应。这点也是不容忽视的。还有就是赫赫有名的都江堰,彻底改变了成都平原上岷江流域的地貌,直到今天仍然造福于蜀地民众,让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都江堰

还有一件比较奇葩的事情,就是韩国送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工程高手给秦国,让郑国为秦国开凿泾河来灌溉农田。韩国人的本意是让秦国消耗人力和物力,以免秦人总惦记侵略韩国。结果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意思就是造水渠这件事只不过为韩国延续了几年的生命,但为秦国建立了万世之功啊。秦人觉得有道理,就让郑国修建了“郑国渠”。“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让本已经是沃土的关中平原更加富饶,秦国的农业因此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个强大的秦国傲然屹立在西部群山之间,而韩国却首先遭到了灭顶之灾。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郑国渠

司马迁先生在《史记》中感叹“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於戎翟,至献公之後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彊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一个混在戎人之间的偏远小国,各方面都不如山东诸国,最后能统一天下,是老天爷在帮助他啊。

没错,气候变暖是其一、周人东迁让秦人据关中之地是其二。的确好像有如天助一般。历史往往起于偶然,但似乎一切都是必然。我们接下来看下其他方面。山河之固《孙子兵法》有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地形在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是这样描述的,“陕西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是故以陕西而发难,虽微必大,虽弱必强,虽不能为天下雄,亦必浸淫横决,酿成天下之大祸。往者,商以六百祀之祚,而亡于百里之岐周;战国以八千里之赵、魏、齐、楚、韩、燕,而受命于千里之秦。此犹曰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不过顾先生所说的陕西指的是明朝的“陕西布政司”,范围比现在的要广得多,几乎涵盖了现在的陕甘宁三省。秦国的位置按照中国地貌特点属于第二阶梯的地带,在进入战国时期以后,是诸位豪强大国中唯一处于第二阶梯的国家,居高临下俯视山东六国,既可顺势而下攻城掠地,又可以顺河而下躲开高山险阻攻敌于不备。

自古以来对关中之地的易守难攻多有陈述,现在的学者也大多持此观点。似乎占据了关中的秦国,执天下之牛耳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本文想对此提点额外的看法。

本文认为关中之固其实是始于秦朝,真正完善是唐以后的事情,而最终固若金汤的防守地位却是明朝所确立的。先秦时期看着好像四周都是高山峻岭,还有“八水绕长安”这样的说法来佐证这个地区的山河之固。可事实如何呢?

对此笔者又重新仔细研读了下史念海先生《河山集》第四部。对上面的质疑反而加深。不过我们的确先需要对整个地区的地形特点和军事通道进行下详细解读。

陕北高原位于鄂尔多斯草原南面,关中平原的北面,甘肃庆阳的东面,黄河之西。北面的横山山脉、西南的子午岭和东南的黄龙山组成了关中平原正北方的天然屏障。与西北的陇山连成一片。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北方地势示意

横山、子午岭、黄龙山总面积接近陕北地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三座山脉组合成一个马蹄形状。子午岭和黄龙山中间形成的缺口自然成为了关中平原正北方的要隘。

横山山脉西起定边地区,东到子州县,东西长有200多公里,南北10到30公里。横亘在鄂尔多斯平原的南面。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横山山脉

想了很多办法,不过还是无法完全展示出横山的整体地貌,放一张局部的3D图吧,200多公里的横山基本就是这个样子。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可以通行的地带就是山峰中间的河谷,而横山南面的延安地区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重镇,战国时候的高奴,秦汉时候的肤施就是这里,看汉朝匈奴寇边的历史,这里是早期匈奴人常来的地方,直到..收复了河套地区后才有所改观。从这里到关中平原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军事要道,就是延州道。其实原来一直对黄河沿岸没有形成南下的通道感觉疑惑,仔细观察了地图才发现,这里其实是没有办法通行的,我们分几个局部看下就清楚了。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上图是延安这条线以北黄河上的六个主要渡口,是陕北高原北部进入山西高原必经之地。此处黄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加上湍急的黄河,很难通行,更何况大部队行军了。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上图为最北端的刘佳川渡口,这个渡口位于府谷县境内,北部的几条河如清水川等都源自鄂尔多斯草原,习惯于沿着水草丰美的河谷前进的游牧民族从这里东进山西腹地非常便捷。后世宋朝与西夏的战争就是从这里运送粮草到达前线的。不过如上图所示,黄河西岸南下并不是很方便。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此图位置叫合和渡,在今天神木县东南,此处河流为窟野河,溯河而上就可以到达鄂尔多斯草原,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不过从地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南下很困难,实际上今天黄河沿岸已经修建了黄河大道,等级还很高,但古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这里叫桃花渡,从图上可以看出来,西侧是悬崖峭壁,下面道路是现代所修,古代是没有的,这个位置入黄河的河流为佳芦河。可直通榆林。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此处有两个渡口,西岸为吴堡镇,古代曾是军事重镇,所谓吴堡古城,建于金代。同样不具备南下的条件。这里向西是茫茫的横山山脉,后世这里有一条军事通道,沿着大理河可以向西经过绥德县直达靖边县和定边县。黄河东侧就是巍峨的吕梁山脉,同时东侧也是一个军事渡口叫军渡。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此处为延水关渡,两岸都是崇山峻岭,易守难攻。这个渡口有秀延河,沿着秀延河河谷同样可以抵达靖边县附近。渡过黄河可以到达临汾。以上渡口都位于横山山脉这条线的北面,先秦时候人们能力有限,而且那时候作战都以战车为主,所以上述古渡口大多建立于唐以后,宋代以后发生战争较多。延水关往南是黄龙山与吕梁山夹成的峡谷,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直到禹门口。

由上面我们可以知道,延安以北地区沿着黄河河谷南下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尤其在先秦时代。所以秦人的主要防线在黄河南线和延安一带,而黄河南线的河西地区是秦与晋国及后来的魏国长期角逐的战略要地。以延安地区的延州道和西面马莲河谷的马莲道加上清水河谷的萧关道是南下的三条重要军事通道。我们后面再谈,如果按照整个甘陕地区来看,陕北这段黄河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关注的,不过史念海先生说的非常有道理,“这里不仅屏蔽着关中,也屏蔽着太行山东西和大河南北”,史先生说的屏蔽关中,我想他的意思其实就是黄河东岸晋地的归属。实际上就是禹门口以南的黄河更加重要,这点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很清楚的体现了出来。不过在后世尤其宋明二朝,这里却是防守要隘,对于太行山东侧的北京城和开封城,这里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而层层设防的宋明王朝也的确坚守住了这个地区,这已经超出本文所涉主题,禹门口以南黄河西岸被称为西河,这个地区非常重要,我们后节详谈,我们还是先将视线放在横山南部子午岭和黄龙山的攻防上。

按照史念海先生的分析,穿越横山的军事通道共有7条,本文限于篇幅,不做详述了,秦统一六国前,这些是赵国面对的问题。秦面对的主要是高奴(延安)以南的防御。

横山南部的防御体系是建立在子午岭和黄龙山这两座横亘在关中北部的大山之上的。子午岭处军事通道有10条。实际上真正常用的就是上面提到的三条,萧关道、马莲河道和延州道。这三条通道几乎平行,组成了一个川字。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上图为延州道南段示意图,为了展示方便,我们选取了右侧是北部的视角。延州道就是沿着子午岭与黄龙山之间的洛河河谷南下直抵关中盆地。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这是一张俯视图,图上..那条河就是洛河,在崇山峻岭中蜿蜒前行,说实话,从地图上看,这条路非常难走。所以走这条道南下的情况并不多,而马莲道和萧关道会多一些。但由于这条道可以直达京畿重地,所以还是让人不得不防,每当延安失守,这里就会感到紧张。

黄龙山与山西的吕梁山隔河相望,这里有5条军事通道,有两条是渡河去山西吉县,另外几条进入关中大抵到达大荔附近。黄龙山虽然不是很高,但由于长期流水切割,整个地区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十分难行。但同样因为是京畿地区的北部最后的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秦国和魏国的雕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如上图所示,的确是千沟万壑。由上可知,延安也就是先秦时候的高奴,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扼守住通往横山的几条要道,同时也是子午岭和黄龙山这带防守的重中之重。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萧关道位于六盘山和陕北高原中间的清水河谷,到达关中有两条通道,一条为经平凉到陇县的回中道,一条为经泾河到达彬县。马莲河谷通道顺着马莲河谷南下到达彬县。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关中北部的防守基本介绍完了,需要讲解的地方太多,这里没办法一一道来,笔者会在其他文章里对细节进行详述。不过我们可以看出来,与后世汉唐及宋以后相比较,秦国北部防守并不是很坚固。实际上后世重兵布防及所设关隘要多得多。关中平原南部横亘着秦岭,历史上也是防御的重点,不过秦国后来占据了汉中及巴蜀,所以防御的缺口只是东南部武关一带,这里秦国建了武关,与东部黄河南岸的函谷关互为犄角,形成了坚不可摧的东部防线。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函谷关

由于秦几代帝王对西部戎人的征伐,戎人或者并入秦国或者远遁,对强大的秦国已经够不成威胁,加上横山一线基本上由赵国在与北方戎狄打交道,秦国的防御重点其实就是东方。所以函谷关非常之重要,对于秦国来说,宁可割土让地也不能丢失函谷关。

还有就是河西地区,这里在秦穆公时候曾经属于秦国,后来被魏国夺去,并设立上郡,对于秦人来说,这里如芒在背,对秦国的安全威胁极大。后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秦惠文王时候重新占领了河西地区。秦国的防御体系才最终成型,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秦人东进的脚步了。

时也运也,是强者运强还是运气使然,独特视角解读秦国统一的原因

东部防线

结语:秦国人通过艰苦奋斗,历经几百年,终于成为实力超群的诸侯国,凭借天时与地利以及坚固的防线一步步走向了巅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