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冒充苏富比的“李鬼”现行了,但还有多少“假的真专家”混在文物收藏圈?(2)

2018-09-16 07:08:10 网络整理 阅读:56 评论:0

查出“假的真专家”,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不妨先从有关管理部门对其的资格认定上做起,换言之,只有具备了相应条件的专家才有资格可以参加鉴定活动;比如,应严格规定有条件参加鉴宝的专家,必须在其熟悉的范围内参加鉴宝活动;比如,参加鉴宝活动的专家,必须亮牌而接受公众的监督,等等。否则,资格再老、名头再大,也不能任性跨行鉴宝,如果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则须对举办单位及其违规参加鉴宝活动的专家予以查处,以儆效尤。

同时,杜绝出现假的“真专家”频频参加鉴宝活动的现象,更得靠行业自律,靠专家们的自我约束。人有时候,要有一点自知之明,懂一点“知难而退”。

近日报纸上,还登了田野考古专家郑嘉厉的一段话。他坦陈自己在家乡浙江台州的鉴宝经历说:

我忝列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是因为我对唐宋墓葬、青瓷窑址,有多年的考古工作经验。这时代最大的误会,就是很多人认为考古学家都是“古董家”。其实,我对明清书画、杂项、各种古怪,并无鉴别能力,我的工作碰不到这类东西,偏偏这就是各地民间收藏之大宗。到了鉴宝现场,我就后悔了。作为专家,我高坐台上,头顶悬挂着“为民鉴宝”的大红条幅。众目睽睽之下,总不能坦陈自己不学无术,这个不懂,那也不懂,未免太不像话,你是专家呀,对吧?于是,强打起精神,在台上装着阅历无数的老成模样,其实如坐针毡,恨无地洞可钻,两个小时下来,情绪几乎崩溃。(见9月7日《报刊文摘》)

郑嘉厉先生上述无奈之言,可谓大实话。其实,像郑嘉厉先生这样被“绑架”的人和事,可谓多了去了。因为遭遇无尽尴尬,因为有了自知之明,更因为产生了后悔之心,相信郑嘉厉先生绝不会再去参加类似的鉴宝活动了,这既是他个人之幸,又何以不是鉴宝活动之幸?

想起已故全国古陶瓷..主任、中国官窑研究会会长叶宏明先生,在世时曾多次到笔者所在的地区指导越窑青瓷的发掘和保护工作。有一次,我问他:“有几个朋友想请您鉴定几件文物古董,可以吗?”他直言不讳:“鉴定文物古董不是我的专长,我不懂!”他还告诉我,省内外有许多人曾经邀请他去鉴宝,他都回绝了。为什么?他说,我不会鉴定,有些人明知你不懂但愿意出高价邀请你有时更多是看中你的名头,要你为他们谋利服务,这种伤天害理而去做假的“真专家”的事自己才不干哩!

道理很透彻,态度颇坚定,叶宏明先生其言其行,不该引起众多“专家”们的反思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