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没有合作力的“C位”意义不大!如何在“液态”社会培养孩子(3)

2018-10-13 13:47:04 网络整理 阅读:96 评论:0

这个募捐箱要求用木头制作,木头得学生自己锯。教师还要求,当使用者把钱扔入募捐箱时,可以看到声光电效果,整个造型设计还要别具一格。最终,我们当堂看到的学生作品真的是不拘一格、各具特色。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无论具体教什么,每一堂课都可以有非常丰富的层次和目标。像上面这堂课,既有物理知识的研习,又有审美、设计能力的锻炼,还把德育也渗透其中,润物细无声般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审美情趣、责任担当、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锻炼到了。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的教育可以努力的一个方向。

还有一次,美国ECA友好学校的老师给我们的学生上了一节“美术课”。课一开始,老师就宣布今天大家可以随便画。由于过往我们的老师一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当天要画的静物(雕塑、水果等)放好,一听美国老师说随便画,学生们都愣住了。后来,当美国老师给他们看了一些自己学生的作品后,好,他们一下子都明白了,很开心地、大刀阔斧地画起来。

上观:学生们能领悟美国老师教学设计背后的用心吗?

肖英:完全没有问题。课后,我问学生们当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们都说,感觉美国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我们的很不一样。在美国老师那儿,画得像不像不重要。只要你画好了以后能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又言之成理,老师就会不断地鼓励你,然后在你独立创作的基础上再做一点指导,自始至终都希望你做出属于自己的尝试。

这次观摩课也让我感触很深。反观中国,无论是在家庭教育里还是学校教育中,我们给予孩子各种有形、无形的标准答案实在太多了。当孩子在不断问父母这样做对不对、那样说好不好时,其实就已经开始丢失了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而如果我们重视对孩子们内在潜能的挖掘,就一定不能只让他们去模仿,还越精确越好。反之,应该制造很多机会,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氛围,打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想法。我想,这才是“创新力教育”的“法门”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