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形象的洪流(3)

2018-10-14 04:49:00 网络整理 阅读:168 评论:0

这里所说的“看电视”就已经涉及“视觉体制”与“视觉技术”。殷曼楟和祁林分别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颇具开拓性的阐述。在阅读时代,,还没有发明电视,人们只能是阅读、听讲座。视觉要进入电视时代、影视时代,就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要有电视机的发明,要解决摄像、制作、传输、接收等一系列技术上的难题。同时,电视节目作为产品,它的生产,包括制作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如何制作一个节目,由谁来制作等都涉及一系列社会机制。也就是说,形象的生产是由社会复杂的技术以及体制保障,或者说限定的。

汤筠冰:本课题中你主要讨论城市形象、城市景观,能不能以此为例,来解释视觉建构这个概念?

童强:城市景观的建设,不是拍一部电影那样简单,它有着更为复杂的社会机制和建构过程。它需要实际地建造许多建筑、公共设施等,需要集中大量的物质、人力、财政方面的资源,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固有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等因素。我们用30年的时间,在上海浦东的陆家嘴创造出一种中国前所未有的城市景观,正是通过这一宏大的、高楼林立的视觉形象实现了民族愿望的表达,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中国现代化的象征,我称之为“国家景观”。这是一个真正漫长而复杂的建构(建造)过程,我注意到,视觉建构其中还包括“视点”的建构(建造)。就像黄山上的许多景点,都有一个让人观景拍照的地方,“陆家嘴景观”包括了它的一个最佳的观赏点——外滩。外滩的观光大道起初只是一个防汛设施,随着“陆家嘴景观”的成形,外滩经过多次改建,形成了一个非常适合休闲漫步的滨水观光..,为“陆家嘴景观”提供了一种既庄严崇高、又轻松浪漫的全景式群体观看方式。这是非常成功的视觉体制化建构的例子。没有一系列复杂的动员体制,就没有“陆家嘴景观”;没有外滩,“陆家嘴景观”不会如此壮观。它为人们提供了中国现代化最直观的视点。你看了,就认同了。

标签:形象 洪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