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问题少年”回家的“最后三个月”

2018-06-14 08:23:31 网络整理 阅读:174 评论:0

“问题少年”回家的“最后三个月”

服刑人员正在进行职业技能理论考试。通讯员供图

“问题少年”回家的“最后三个月”

视觉中国供图

“只剩一个多月出所,心里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终于可以回到爸妈身边,但又害怕他们能不能真心接受我。而且像我坐了几年牢,出去后能做什么?”服刑人员金勇说。“有时想不通,就想逃避改造,上课人坐在那,但也听不下……”另一名服刑人员王涛说。

与此相印证的是,一项数据表明,近七成违反监规纪律行为是余刑三个月以下的短余刑服刑人员所为,其在此期间主要表现为“服刑意识差,惰性强,无理取闹频繁,大事不犯、小事不断”等。

2016年,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下简称“未管所”)等六家单位被选为全省监狱系统前期规范单位,成立出监(分)监区,对临出监服刑人员进行三个月集中管理和教育。该监区月均押犯在200人左右,将这些短余刑服刑人员集中在一起,管理难度不小。

笔者在未管所出所监区采访发现,像金勇、王涛临出所时面临的“纠结”,在这些即将刑满释放的未成年犯中非常普遍。即将刑满释放,“问题少年”有哪些担忧?他们在出所监区如何度过回家的“最后三个月”?

南方日报记者 祁雷 通讯员 尹华飞 阚淼“小霸王”——

从好勇斗狠

到勇于面对自己

金勇是因聚众斗殴并致一人死亡进的未管所。那一年,他16岁不到,正值青春年华,也是容易意气用事时。

“当时我们听到一个朋友被人打,和七八个朋友抄着钢管就赶了过去,把打我兄弟的那三人给打了。”金勇说,虽然从身材和外貌看,对方年纪比他们大了不少,但当时他根本不害怕,心里想的是:“哥们出事了,我肯定要管!”

按金勇自己的说法,他走上犯罪这条路,很大程度上也非偶然。金勇是外省人,4岁时父母过来广东打工,便将他托付给了爷爷奶奶照料。但老人精力有限、与孩子观念代差大,使得从小缺少父母关爱的金勇日渐暴躁和孤僻。由于经常调皮捣蛋,很多人叫他“小霸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