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红色寻踪 廊坊记忆】寻烈士亲人 挖掘史料 扫墓祭奠 一座无名烈士碑见证军民鱼水情

2019-08-19 13:02:58 暂无 阅读:1172 评论:0

文安有个小务村,村民过着安闲闲适的生活。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十分区七十五团、七十六团曾驻扎四周一带。在该村西南角有8个坟头,72年来,8名..烈士长逝于此。

这些烈士牺牲在1947年。其时,冀中十分区七十五、七十六两个团与..十六军和王风岗的还乡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最终,..毙敌300人,伤亡30余名。斗争竣事后,一些烈士被亲属认领、接走。最终,小务村村民埋葬了12位没有被认领的烈士。坟在荒原,却并不冷清。多年来,村民们和有关部门一向帮烈士们找“家”,有4位烈士的骨灰接踵被亲人接走。今朝,还有8位烈士一向埋在这片热土下。

每到明朗节,村小学和村“两委”都要组织青少年和村民省墓、敬拜英灵。更有村小学退休教师多年义务当讲解员,讲述那场激烈的斗争故事,他还去挖掘、整顿相关资料。平时,村民们义务为烈士守墓,路过烈士坟时都要深情地看上几眼。

2012年5月26日,文安县人民当局为烈士们树了一座无名烈士碑,这里成为了文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坟悄然见证了一场激烈的斗争,也见证着一段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军民鱼水情。

【红色寻踪 廊坊记忆】寻烈士亲人 挖掘史料 扫墓祭奠 一座无名烈士碑见证军民鱼水情

(小务村退休教师田汉斌轻抚烈士碑。本报记者 赵雪 摄 )

仇敌抨击 ..出击

在1987年..出书社出书的《燎原之火 平津保斗争专辑》一书中,记录了那场出色激动的斗争。

1947年9月7日晨,驻扎在大清河北雄县境内的..第16军94师主力,由毛耳湾(现为文安县史各庄镇境内)分两路渡河南犯。一路西犯王村、杨庄子(如今文安县史各庄镇境内),一路南犯大、小围河及南辛庄(现为文安县大围河乡境内)。其时,冀中十分区七十五、七十六两个团正在这一区域预备渡河北进,以合营华北野战军开展大清河北战争。为了在活动中毁灭该敌,野战军司令部号令七十五团和七十六团在王村、口上村(现为文安县史各庄镇境内)一带进行阻击,并布置第二纵队第四旅急进至大留镇(现为文安县大留镇镇境内)东北区域隐蔽集结,第四纵队第十一旅急进鄚州、大苟各庄(位于河北省沧州任丘北部)以南区域。拟以第四旅经南辛庄以东,向史各庄(现为文安县史各庄镇境内)以东区域袭击敌之侧背,断厥后路;第十一旅则沿河堤向史各庄冲击进步,合营第四旅歼敌于大清河南区域。其余军队待命出动。

7日晨,西犯之敌进到王村,与七十五团三营接触。三营在营长刘悦批示下,英勇阻击。为诱敌深入,给敌以重大杀伤,三营衔命撤到口上村,与二营合兵一处,迎战西犯之敌。团部带一营接近口上西面邻村为纵深防地,以协调作战。

敌军占领王村后,满意失态,急遽调动军力沿堤西进,在炮火保护下,对口上村东北角七十五团二营四连阵地提议了凶猛冲击。四连占有有利地形,依托工事,在营机炮排合营下,固执地进行阻击,一个上午就一连打退仇敌7次冲锋,四连前沿阵地四周四处都是敌军尸体。四连长李玉书边批示斗争,边射击仇敌。他连发三枪,仇敌回声而倒,兵士们强烈欢呼。

重创敌军 伤亡十比一

西犯之敌被七十五团英勇阻击在口上村东面沿堤一线,死伤惨重,敌营长被击毙。当世界午一时许,敌军为增强对口上村的冲击,调动南犯之敌,赶紧抢占王村、口上村之间的南北大堤,妄图从南面临七十五团迂回包抄。分区司令员刘秉彦早已察觉仇敌的贪图,在大堤西侧争先布置,厉兵秣马。当仇敌行使青纱帐偷偷接近时,团政委赵绍昌、团长刘山旺武断地决意以攻代守,乘敌容身未稳,号令二营近距离还击。四连指战员猛打猛冲,覆灭了仇敌前哨分队,毙敌营长以下数十人,缴获轻重机枪各一挺、步枪二十余支。

南犯之敌遭二营还击,不敢贸然越堤西进。下昼二时许,敌从大堤北侧集结军力,在炮火保护下,妄图争取北段大堤,掌握王村南面器材公路的有利地势,进行决战。苦守这段防地的七十六团一营,发现阵地前面青纱帐里有仇敌活动,杨国珍营长和武文俊教训员当即决意派三连绕到敌后进行突袭。三保持受义务后,率领军队越过大堤休止,穿过青纱帐,敏捷隐蔽迂回到敌之侧背。其时仇敌正对着一营阵地作冲击预备。发现仇敌后,连长立刻号令司号员吹响冲锋号,并批示火力组和二排向敌军凶猛开仗。一排、三排兵士冲上去,与敌睁开苦战。

有青纱帐保护,敌军闹不清楚对方有几多军力,只是一个劲地溃逃。在失去统一批示的情形下,..兵士人自为战,奋勇拼杀,把敌军一个团的军力打得溃不成军。之后,敌军在腹背夹击下,弃尸遍地,撤到王村。..兵士毙敌数百名,俘敌二十余名。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数十支。

下昼4时,七十五团在口上村打退了仇敌的第13次冲锋。南犯之敌遭七十六团重创,损失惨重,士气消沉。在野战军主力即将到来之时,敌军为避免全歼,连忙整顿残兵败将,丢下多量尸体,狼狈地撤回大清河北。

建国中将郑维山同志曾回忆此次斗争,在书中写道:“该敌经我第十军分区军队之有力阻击,已遭重大杀伤。可惜因第四旅迂回圈太大,敌于当日下昼4时退返河(大清河)北,预定规划未能实现。此役毙敌三百,我军伤亡三十,十比一。虽属小胜,倒也时兴。”

12名烈士安葬于小务村

《燎原之火 平津保斗争专辑》一书中,只具体描述了这场斗争,却没有介绍后续的故事。光荣的是,村小学退休教师田汉斌行使20余年时间挖掘整顿,填补了这个遗憾。

“1945年,..屈膝后,..动员了周全内战,大清河以北是敌占区,有..的十六军和王风岗的还乡团占有着。他们逼迫穷吃力的老公民,残杀革命干部眷属……”本年69岁的田汉斌讲道。他曾是小务村中心校的一名教师,工作时他便常年义务为老公民和学生讲烈士墓的故事。退休后,他更是一门心思扑在了烈士事迹的整顿宣传上,经由频频扣问知情白叟、走访战争遗址,终于将那段故事形成了文字资料。

本来,在1947年9月7日战争爆发前,冀中十分区七旅旅长肖华在彭耳湾(现位于文安县赵各庄镇境内)召开了带动大会。开会时代,来自傲清河北的干部眷属纷纷上台控诉..和还乡团毒害革命干部眷属的罪过,激起恢弘干部兵士的气愤。七十五团的方团长上台谈话,果断要求该团担当主力,并果断地说:“就是剩下我一小我,也要同敌决战究竟。”肖华起头有些不宁神,见七十五团和七十六团干部兵士的立场十分果断,就赞成了。七十五团和七十六团担当主力打迎面,其他三个团做策应。也就是说,..早已作好迎战预备。

田汉斌曾多次前去文安县政协文史..进行协商、联系,很快引起了正视,相关负责人曾多次前去小务村考查,开展座谈运动,意在让更多人铭刻英雄事迹,传承英雄精神。经由查询,小务村北到口上村南有好多条土堤,最北边一条土堤的拐弯处北侧有个土疙瘩叫三合庄。曩昔文安十年九涝,有村民假寓在这里,取名三合庄,后来,闹洪流,三合庄被淹,村民又被迫迁走,留下了这个土疙瘩。在这场斗争中,..借助这里的地形,筑起了第一道防地。于是,田汉斌与县政协文史..相关负责人配合讨论为这场斗争初步定名为三合庄阻击战。

除了这场斗争,田汉斌更存眷的是小务村人息争放军的鱼水情深。“小务村作为..的后方基地、供给站,设有担架队、民兵队、送水队等,全力合营..。”昔时送水队的村民回忆,接触那天早晨,时任村长放置他去阵地送水,水送到阵地时,一个干部式样的..却叫他把水倒了,顺着高梁地的垄眼连忙脱离。他预备好刚往后迈步,斗争就打响了。枪林弹雨,响成一片。这时,他才领略,..同心珍爱老公民,也顾不得喝不喝水,只想着让那位村民用最快的速度脱离危险地带。”田汉斌说。

72年,全体村民都是守墓人

其时,小务村的好多青丁壮介入了这场斗争,为..送水的、送饭的,光是抬担架的就有50余人。斗争竣事后,..牺牲了30余人,他们被村里的担架队抬到村公所的院子里。不久,有多个烈士尸体被眷属认领带回。最后,有12位烈士被村民安葬。田汉斌说,“据介入下葬的人回忆,时任村长叫来几个村民,为兵士们擦洗掉身上的血迹和土壤,裹上白布,穿好衣服,离别放入棺材,安葬在村边。”

其实,被埋葬的12位烈士原本留有姓名、家庭住址等资料,乡亲们和有关部门还曾多次寻找烈士的家人。多番起劲后,有4位烈士骨灰接踵被眷属接走。

“其时,村民田振林(已过世)在乡里工作,他有个小簿子,记录着烈士姓名和家庭地址,但如今已经找不到了。据说,村民田树林(已过世)在村大队当管帐时,凭据记录,给每位烈士亲属寄了信。不久,一位霸州岔河集的男子来寻亲。他赶着马车,把本身弟弟的尸体带回了故里。”田汉斌透露,其时有好多兵士怕连累家人,参军时挂号了化名字和假地址,如许一来,给寻亲增加了难度。直到如今,还有8名烈士的亲属没有找到,岁月变迁,这8名烈士逐渐被人们称为无名烈士。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烈士坟位于小务村边的野外里,这里并不荒凉、冷清。每逢明朗节,小务村中心校就组织学生前去祭扫,田汉斌的讲解每次都令人动容。“孩子们从小接管浸礼,都知道烈士们因何牺牲的,烈士贡献了生命,珍爱了公民,人们本该当铭刻。”小务村中心校校长、本年56岁的田志义感伤地说。

小务村支部委员田汉雨透露,现在这里已经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村里都邑组织村民前来祭扫。村民们对烈士坟非常注重,家里孩子犯了错,会把孩子带到烈士坟前反省,敷陈孩子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兵士们很不轻易,民房不敷住,他们就睡在大街上。”本年87岁的田香元曾履历了那场战争,昔时他在儿童团时,曾和村民冯小年为七十五团的..带过路。往往回忆起谁人炮火连天的岁月,白叟老是感伤万分。

他说,固然这8名烈士没有找到亲属,但这72年来,村里的老老小少就是他们的亲人,都是他们的守墓人。

采访最后,记者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画面,8位..兵士穿戴整洁的戎衣,英姿飒爽,他们站在村边,守卫着最亲、最爱的这片地盘。

记者:赵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