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社融“血崩”背后:实体为何“严重缺钱”?

2018-11-14 05:42:38 网络整理 阅读:136 评论:0

11月13日,从央行网站获悉,据统计,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716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141亿元,同比多增50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800亿元,同比多减756亿元;委托贷款减少949亿元,同比多减99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273亿元,同比多减229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53亿元,同比多减46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381亿元,同比少10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868亿元,同比少447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76亿元,同比少425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10月份大幅减少,是否意味着实体“严重缺钱”?

对此,“张玮昆仑宏观”解读称,给10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拖后腿”的并非居民部门,也就意味着“房贷”和“消费借贷”从历史经验上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主要是非金融企业拖了后腿,短期贷款不增反降、中长期贷款较9月的下落幅度也严重大于去年同期。

而导致企业部门新增信贷大幅回落的两个原因为:一是企业经营意愿“疲软”,近月来PMI接连创新低,除少数“出口抢订单”的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都面临订单回落和利润压缩的局面;二是金融机构“惜贷”,往往在经济紧缩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下为全文:

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288亿元,创2016年7月以来新低,比上年同期少471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10月份大幅减少,是否意味着实体“严重缺钱”?

社融“血崩”背后:实体为何“严重缺钱”?

资料图

相信大家还记得,9月份社融2.2万亿,主要是因为修改了统计口径,纳入了政府专项债。既然口径变大了,10月的社融依旧出乎意料大幅回落,是否应该“细思极恐”呢?

将社融子项拆分,不难发现,“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主要受到“非标转标”的政策驱使,自去年年底“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颁布以来就一直削弱,本文不再讨论。除此以外,单月增速下降最快的是“新增人民币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这三类。

社融“血崩”背后:实体为何“严重缺钱”?

资料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