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彭振中、余珮、张搏: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及培育研究——基于不同期限利率日频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8-06-21 08:49:48 网络整理 阅读:119 评论:0

彭振中、余珮、张搏: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及培育研究——基于不同期限利率日频数据的实证分析

编者语:

基于当前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现状和不足,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存款利率的基准作用将逐步减弱,而且基准利率的无风险性也决定了存款利率并不适合作为基准利率。因此,下一步可将SHIBOR和短期国债利率同时作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备选目标,齐头并进地推进SHIBOR和国债的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从而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敬请阅读。文/彭振中(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余珮(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张搏(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

摘要

当前我国央行利率调控模式正处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型阶段,如何选择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是中央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平稳性、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向量自回归模型,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对各种货币市场利率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短端利率中,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的基准作用较强,在长端利率中,存款基准利率和短期国债利率基准作用较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基准作用仍相对不足,未来可以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国债利率同时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进行培育。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央行利率调控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直接调控模式,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并进而影响存贷款利率、债券利率等金融市场利率的间接调控模式。尽管我国已基本放开了利率管制,但利率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利率传导机制不畅,直接调控模式在我国央行利率调控实践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深入,当前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完全放开,导致央行直接利率调控的效果面临逐步减弱的局面;另一方面,当前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我国央行间接利率调控模式尚不成熟,效果也不甚理想。当前我国基准利率体系不够完善的主要表现特点是金融市场上存在多重基准利率,导致缺乏真正、终极的基准利率,任何一种基准利率都不能完全算数。虽然我国于2007年推出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近年来官方也一直将其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进行重点培育和建设,但是当前SHIBOR的基准利率地位仍然相对不足,尚未真正成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其市场基础相对不足。根据央行公布的《2015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5年全年,在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中,与SHIBOR挂钩的名义本金占比仅为10.2%,2015年我国仅有4只浮动利率债券以SHIBOR为定价基准发行,规模仅为170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