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互联网如何“ + 科普”(3)

2018-06-24 08:25:41 网络整理 阅读:71 评论:0

研究表明,每天上午 9 点左右和下午 3 点左右以及每周三和周四是网民对科普信息关注度最高的时段,在此期间科普文章的阅读量、转载量和评论回复数都达到了一天或一周的峰值。从每月舆情热度走势来看,用户在工作日通常生活比较规律,使用互联网比较便捷,对科普信息的阅读、分享、评论会较为活跃;周末时,用户通常选择休息、娱乐或者是看一些 " 轻新闻 ",对科普信息的关注度会有所下降。

" 这项成果对于我们在重要活动或是热点新闻发布时机的选择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钟琦以科普日为例介绍说,目前,每年 9 月的第三个周六是全国科普日,许多科普活动会在当天开展。" 为了提升科普日的影响力,我们建议在 9 月的第三个周三和周四开始进行预热宣传,从而调动公众参与当天活动的积极性,增强科普日的传播效果。"

科普舆情监测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意义是针对网民的回复、评论,发现新的科普需求,从而进行二次传播、深度解读。"2017 年 12 月,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我们对 2000 条网民言论进行抽样分析。" 对于调查结果,王黎明介绍说,有 24.8% 的网民期待我国为全球大气污染治理作出贡献,有 15.9% 的网民表示对碳卫星的功能及意义有兴趣,但也有 20.6% 的网民依旧吐槽雾霾。

通过对这些观点的分析,正面也好负面也罢,都会得到新的科普方向。比如,碳卫星如何破解大气污染问题、雾霾与碳排放的关系、航天技术的各种应用等,这种根据网友反馈细分出不同角度的传播内容,加速了科普工作向精准化、精细化发展。

须明白科普形式要因人而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