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认清西医的科学,回归中医的理性

2018-09-02 11:37:06 网络整理 阅读:113 评论:0

中医,实践第一

中医该怎么学?我就抱了一大堆的中医书来看,真的把一大堆中医典籍抱回去了。其中看了一个元朝的一个大夫,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这个元朝的大夫啊,就三招治病,特神。一招是让你发汗,一招是让你呕吐,一招是让你腹泻,叫涌、汗、泻。他开的方子全是这类的方子。比如说你中风啊,神经病啊,或者你得什么病啦,上来就这三招,还真就好了。这个,我估 计现在的医生不敢用。因为你回家一吐,你说,这本来的病还没治好呢,还吐了;本来的病还没好呢,又泻了。

认清西医的科学,回归中医的理性

现在的中医里头也有中药是专门让你吃下去吐出来的,涌药,具体叫什么名字我忘了。红糖姜茶其实就是发汗药。实际上中医的绝活还不光是针灸,不光是中草药,还有很多“歪门邪道”,但只要是有效就是正道!但是,敢操作吗?不敢操作。

我看到有很多的典籍可以学习。但是,我又体会到一个东西,这个典籍也是不太好学习的。还是得要有师傅,还是得有经验,不能光靠你看文字。因为这个文字描述的症状比较含糊,至少对我这个外行来说比较含糊:到底这是什么意思啊?到底剂量该用多少啊?这个病的关键症状是什么啊?这个情况下,我觉得有困难。看了一段之后,就放下了。

怎么办?我慢慢体会到,学中医,别急着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别急着看典籍,先跟着师傅学,先实践,甚至是先从给自己看病的医生那里学。

这段时间,自己也一直在接受中医治疗,看病,也想去学习一点东西出来。给我看病的中医,他过去是北京三元牛奶厂里的厂医。他初中毕业,算知识青年,分配到北郊农场当厂医。这北郊农场后来就是三元牛奶的农场。他是自学成才。看了多年病之后,就真成了医生了。他自己告诉我说,他开始看张仲景那个《伤寒论》看不懂,他就楞背,结果慢慢体会,慢慢地有感觉。他 善用一味药,这个药叫附子,很多人可能听说过。附子,,现代中医药学规定,附子的用量在一剂药里面不能超过15克,它是有毒性的。可这个医生上来给我用的就是25还是30克,上来就是标 准剂量的一倍。然后每次复诊他就给我加20克,再复诊再加20克,一直给我加到一剂药里头200克附子。那这个附子起什么作用呢?起回阳救逆的作用。对于气血两虚的状况,附子就比较有效 ,对于虚寒的状况,附子比较有效。问题是,他不停地加附子,也让我觉得也很郁闷。你到底会不会用别的药啊?咱中医这么多药呢,怎么就只认这一味啊?但他的意思是说,附子的毒副作 用他已经通过配伍把它克制住了。我体会,这大剂量附子还真是对了我的路子了。他的本事,就是从实践中来。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学习,慢慢就成好中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