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俄罗斯生态文学的发展(4)

2018-12-05 08:24:05 网络整理 阅读:122 评论:0

19世纪俄国文学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以歌咏自然、抒发感情见长的诗人,丘特切夫就是其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诗作对自然作了生动、雅致的描绘,也抒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忧思。《大地还是满目凄凉》《病毒的空气》等诗作是对人类破坏自然的生态预警,诗人将眼前自然界的平静看作一种幻象,其后隐藏着来自大自然的审判。

20世纪,俄罗斯现代文学所表现的生态意识是自觉的、清晰的,是人类在深刻反省自身行为后而获得的真知灼见。它凝聚着人类巨大的精神痛苦,也蕴涵着深厚的精神之源,是现代人的精神与理性之光的折射。

普里什文的作品中饱含着对大自然命运深深的忧虑,并预见到高度发展的科技毁坏的不仅是大自然,而且还会导致人们精神、道德、审美情感的贫乏。他的作品《大自然的日历》中充满着欢乐、光明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的爱,带领读者顺着依稀可辨的小径,去探访百草馥郁的密林、低吟浅唱的泉水。他的小说《人参》描写了北方山林的绚丽景色,用人参象征大自然的生命力,讴歌人的创造力,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哲理性思考。1953年,列昂诺夫在长篇小说《俄罗斯森林》中描写了苏联林学界围绕不同的森林采伐原则而展开的一场斗争。作者满怀义愤地揭露人类破坏森林、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呼吁人们为国家的明天和人类的未来而保护自己的绿色朋友。

1962年,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出版,成为世界生态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全世界掀起了一个至今没有消退的生态意识浪潮,,也掀起了生态文学发展的第三次热潮。法国小说家勒克莱奇奥的《诉讼笔录》、德国作家格拉斯的《母老鼠》、加拿大人莫厄特的《被捕杀的困鲸》《与狼共度》、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白色噪音》等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家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