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墨纵横——陈振濂榜书巨制特展·前言(2)

2018-09-06 12:38:08 网络整理 阅读:183 评论:0

沙孟海先生于“榜书巨制”,有一篇名文《耕字记》叙其始末,让我们在研究沙老的大字书法时,有一个极好的文献依据的支撑。与陆维钊先生限于条件又善于“小中见大”的特点不同,沙孟海先生的大字榜书则是“以大写大”,舞如椽大笔,在数丈大纸上,步、腰、臂、肘、腕协同,健步如飞,运斤成风,弯弓蹲马,迅捷优雅,以广大制精微。在当时的书法界,像沙孟海先生这样,以“榜书天下第一”而驰名于世的,亦是绝无仅有,只此一例。

以陆维钊、沙孟海先生为代表的上世纪后期“榜书巨制”书法创作的成果,已经远远超过了上世纪初中期的水平,不但是认识水平,还有实际的创作成果水平。

随着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腾飞国家开放,书法中“榜书巨制”创作又面临着新的时代要求与艺术目标。比如说:陆维钊先生当时住房条件落后,他的挥洒空间只是一张小画桌,而我们今天却可以在礼堂、体育场里纵情挥洒。又比如说:沙孟海先生当时写个丈二斗方“龙”字,提如椽大笔,已是弥足珍贵,在物质上已是尽了最大的极限;但今天我们的“榜书巨制”,可以用五支、十支大楂笔捆绑在一起,以几十米长的尺幅作整堂大书,在物质上也已是不困难而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故尔,今天我们谈“榜书巨制”,其实所赋予它的内涵,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当然也就有了“与时俱进”的问题。亦即是说:今天我们看巨幅作品创作,其尺度与心理期待肯定已不同于以往。但指出这一点,并不妨碍我们对古代名家与前贤的时代贡献与宏伟业绩予以高度肯定与评价,并明确指出他们的探险与求索,应该是今天进行“榜书巨制”大字创作在理论上、意识上与实际形式技法上的先导与源头。他们作为传统,正在影响我们今天的创作选择与判断。

——不筹备大型展览,本来不会想着要去创作超大规模的“榜书巨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