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讲述济南老故事:北园为啥叫“北园”(2)

2018-10-15 02:22:00 网络整理 阅读:119 评论:0

这种水中的洲地,古代人称之为“渚”,譬如,水草丰美之洲谓之“良渚”,南部的水中洲地谓之“南渚”,同样,北部的洲地自然称之为“北渚”。《九歌·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就是说:湘夫人来了,但却降临在洞庭湖北面那块洲地上。考济南“北渚”之名。则始于杜甫之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笔者注:此处依《宋本杜工部集》与《钱注杜诗》卷一本,常本为“北渚凌清河”。另据清初阎若璩《潜丘札记》考证,济水称为清河,始自杜佑《通典》,而杜佑后于杜甫,《通典》书成之日,杜甫死已三十余年,距杜甫写此诗近六十年,则杜甫当时更不会称济水为“清河”。)杜甫的这两句对仗十分工整,“东藩”对“北渚”,“驻”对“凌”,“皂盖”对“青荷”,方位对,颜色也对,至为工巧。“东藩”即指北海郡,“北渚”就是历下亭所在的洲地位置。“凌”为凌空、凌虚之“凌”,意思是历下亭所在的北渚高踞水中,四周青荷环绕,景致绝佳。

讲述济南老故事:北园为啥叫“北园”(2)

济南北渚自古以来经历了不断北移的过程。杜甫来济南北渚赴宴是在公元745年,时称大唐天宝四载。当时的北渚在今五龙潭一带,据《齐乘》记载:“《水经注》曰泺水北为大明湖,西有大明寺,水成净池,池上有亭,即北渚也。”由此可知,当时济南的北渚在历下古城以西,之所以名为“北渚”,其方位非对城而言,或对“南山”而言,或对“泺水(今趵突泉)”而言。

到了宋代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52岁的曾巩来到了齐州(今济南),知齐州军州事,担任了齐州地方的首席长官。曾巩在济南任职整整两年,熙宁六年六月转知襄州。在济期间,他专门选择济南北城(大明湖北岸)一处高地即北渚,,修建了一座北渚亭。曾巩对北渚亭可谓一往情深,先后写下《二月八日北城闲步》、《北渚亭》、《北渚亭雨中》等诗。诗人晁补之曾“登所谓北渚之址,则群峰屹然列于林上,城郭井闾皆在其下,陂湖迤逦,川原极望。”“旷然可喜”之际,挥笔写下一篇洋洋洒洒的《北渚亭赋并叙》。这处北渚故址究竟何在?清初诗坛领袖王士在《香祖笔记》中云:“据苏颖滨《北渚亭》诗,当在北城之上无疑。”济南这处北渚,到了明代“遂就芜没”。

明代的济南北渚已经指的是济南城北、小清河南一带区域了。明代诗人许邦才曾在城北水村(今北园水屯)仿效西汉梁孝王的梁园,修建别墅,亦名“梁园”。他在一首描写水村的诗中,便直接称这里为北渚:“夜来北渚北风急,打头雪花大如笠”。

讲述济南老故事:北园为啥叫“北园”(2)

明洪武八年(1375年) ,历城知县周斯农在小清河南畔成立白鹤书社,当时入学者达200余人。明嘉靖四年(1525年),历城知县周居岐在境内创办白鹤书院。周居岐,字伯康。自幼承家教,刻苦勤奋,嘉靖元年乡试中举,后任叶县知县。不久归乡研究诗文,著有《文则》《书则》二书。他热心教育事业,创办白鹤书院后自任主讲。后人将“白鹤书院”所在村庄改名为“白鹤庄”。白鹤书院是济南四大书院之一,清乾隆年间学者沈可培还曾“主泺源、云门诸书院,泺源书院合白鹤、白雪、泺口、蒿庵(均在济南)诸书院,生徒聚萃。沈氏长院五载,多有建树。修廓堂舍,崇古训……以笃实辉光敦励英才,诸生乐其和易诚切,翕然心服。著有《泺源问答》六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