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蒙古在1913——民国怎样应对蒙古军南下(1)(4)

2018-11-04 19:36:21 网络整理 阅读:207 评论:0

于是,外蒙古“当仁不让”,挑起了独立重任。

杨度的担心几乎成为现实,民国刚成立一年,原来清帝国的版图上,便出现了外蒙古和..两个实际独立地区,虽然没有“一分为四”,却是“一分为三”。不过,这岂是革命之过?不过是清朝的“遗产”,被民国无奈继承罢了。

..的噶厦政府虽然驱逐了内地驻军,但自知实力不足,对于青海、四川的藏区,便只能视之为化外之地。而库伦政府既然自称“大蒙古国”,便是有将“向系同族同宗”的所有蒙古地区纳入统治范围的心意,而不会仅局限于漠北一隅。

从宣布独立之日起,库伦政府便向内蒙古、新疆等地的蒙古各旗发出了统一蒙古的“谕令”,劝谕各旗“一体归顺”,并承诺只要归顺,王公沿袭原爵,俸禄不变,王公以下贵族晋升一级,普通民众所有捐税免除等等。

然而,虽然按照俄国出版的《蒙古人..通史》中所言,内蒙古相继有三十五旗响应或者支持独立,但实际情况远非这么简单。在武昌起义之后,众多蒙古王公,包括外蒙古车臣汗部郡王多尔济帕拉穆,还都在北京组成“蒙古王公联合会”,为保住大清帝国而积极奔走,并上书重新出山的总理大臣袁世凯,表示“于大皇帝无二心,于强邻无异志”,并说:“前此库伦所以宣言独立者,非叛大皇帝,亦非深识共和之意义为何物也。实以改为民主之讹传,恐失其统于一尊之效。”

他们不但宣称自己“于大皇帝无二心”,而且还为库伦政府辩解,说“非叛大皇帝”而是“恐失其统于一尊之效”。这不仅是表忠心,还露出了为难和彷徨:怎么做才对自己更有利,心里实在没有底。

于是,“博格达汗”谕令所到之处,内蒙古各地有的阳奉,如呼伦贝尔,有的阴违,如阿拉善、锡林郭勒,还有的断然拒绝如鄂尔多斯、察哈尔、土默特,并没有获得望风而从的预期效果。

宣谕既然不奏效,那只能用武力解决了,库伦政府决定,派兵“将内蒙古六盟二十四部一律荡平”!(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