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200多游击队员为何让600多敌人伤亡惨重?这个战术确实妙!

2018-06-09 06:52:41 网络整理 阅读:112 评论:0

1937年春节,福建龙岩城朔风凛凛,并没有多少过年的气氛。粤军157师师长黄涛刚刚接获一个重要情报——一百多名游击队员正在廖海涛、黄火星的带领下在双髻山脚下一个村子里过年。

双髻山是闽西革命队伍的一个堡垒。两年来,蒋军勾结地方反动民团,挖空心思,用尽千方百计都未能铲除双髻山上的游击队,反而屡屡被游击队打得损兵折将,筋疲力尽,仓皇逃窜。

红军主力长征后,老蒋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对留守的游击队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清剿”。游击队纷纷遭到重创,不少领导人被杀害,就在几天前,粤军还打垮了战斗力较强的红八团。

“廖海涛啊!廖海涛,,你这个穿山甲,再怎么狡猾,还是暴露了行踪吧!我怎能放过你,这次你死定了!”黄涛大言不惭。

200多游击队员为何让600多敌人伤亡惨重?这个战术确实妙!

第二天是大年初二,黄涛集结了粤军93团、钟绍奎保安团和地方民团共600多人,先后到达大池,并在当晚包围了山脚,封锁了路口,准备次日凌晨发起进攻,突袭游击队。

双髻山,地处龙岩、上杭交汇处,山高、林密、路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4年12月,张鼎承回到闽西领导游击斗争不久,就命令廖海涛回到家乡,依托双髻山有利地形,建立一个稳固的游击据点。

廖海涛不负重托,回到家乡后,把部队分成小股,深入到群众中去,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迅速恢复发展基层组织,建立了许多红色基点村,使双髻山成为闽西少数几个红色堡垒之一。

游击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也离不开双髻山密林深壑的蔽护。数年来,廖海涛率领的游击队,凭托丛山峻岭的复杂地形,与人民群众的保护和掩护,与敌周旋,不仅保存了自己,而且壮大了队伍。因此,游击队员们在大和坑过完年,就冒着寒风转移到山上的低寮宿营。昨日军民欢度的快乐情景至今还在大家的脑际回荡,人人激动不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