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陈履生:水墨走向现代之路

2018-11-23 11:12:12 网络整理 阅读:179 评论:0

1979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落成,机场内的壁画成为当时国乃至世界的热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它让中国社会在10年梦呓过后看到了艺术的存在,而那个时候,艺术界如同经历一冬的万物尚在苏醒之中。关于机场壁画,社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并伴随着激烈的争议,但主流是肯定的。无疑,这反映了那个时期以及特定时代中人们价值判断的差异,也表现出特定时期之内思想解放的限度。总之,人们还是通过艺术而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陈履生:水墨走向现代之路

历史就是这样,伴随着1978年的改革开放而翻开了一页历史的新篇章。这是一个难以预料的未来,这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之后带来了进步与发展,而与艺术相关的一切都随之发生了变化,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渐次更新,显现了与过去的诸多不同,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其中有许多是颠覆性的变化。就在机场壁画落成的这一年,当“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时候,中国美术馆外公园的铁栅栏上却出现了一个民间的“星星美展”,这是1949年以来在艺术界公然与体制的对峙,一方面也表现了社会的宽容,毕竟只是一个美展。社会的宽容还表现在,曾经被帽子压弯腰的袁运生以其特殊的天才在机场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中,将一段平常的生活场景演绎成为一幅新时代的社会横卷。今天看来,一切都很正常,仅仅是少数民族与人体两大问题,尤其是人体艺术,在那个新启蒙的时代好像是突然敞开了遮羞布,却让人们看到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尽管一时议论纷纷,尽管社会舆论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但是,他作为先行者,以艺术的形式以及人体的美感和突破禁区的胆识,让人们看到了失去帽子的他,在一个新的时代所焕发出的艺术光彩。因此,袁运生的名字也和那个时代相关联,有着强烈的时代印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