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什么偏偏唐朝那么多好诗好诗人,因为公务员考试考诗赋

2018-12-03 21:30:17 网络整理 阅读:112 评论:0

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形成于隋唐。文人受儒家传统教育,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所以科举考试对文人很有感召力。考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风气,都会对唐人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这也体现在了诗的创作中。唐代的考试科目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明经和进士两个科目。

为什么偏偏唐朝那么多好诗好诗人,因为公务员考试考诗赋

明经,考儒家经典,有两种考题,,一种是填空,考察对经典的背诵记忆,另一种是简答,要对经典中的句子进行解释。进士考试有很多细分科目,其中最主要的是考诗赋的创作,以文才来做最终的判断。进士考试比明经难,录取的人数又少,所以很难考中,所以唐代有三十岁的明经已经算很老了,五十岁的进士还算年轻的说法。但因为进士考试可以让考生驰骋才情,所以在盛唐以后逐渐成为最主流的考试。

为什么偏偏唐朝那么多好诗好诗人,因为公务员考试考诗赋

由于科举逐渐成为进入仕途的最主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进士科又要考诗赋,所以写诗就成了唐代文人的必备技能。唐代有一个文人叫祖咏,他参加考试时,题目是《望终南余雪》,就是写望着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的积雪写出自己的感受。进士考试一般是要写排律这种长篇的诗,但祖咏只写了四句,就交卷了。考官文祖咏为什么不再写了,他回答说:“意尽。”就是说我要表达的都已经说完了,结果因为诗写的好,被录取了。可见在唐代,诗写的好不好,对考试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隋唐以前,选官主要考察出身和品行,而宋代王安石变法之后,科举不再考诗赋。所以,唐朝之前和之后的文人虽然也都写诗,但重视程度肯定远远比不上唐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