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白先勇:文学艺术是千秋之事(3)

2018-12-06 08:45:48 网络整理 阅读:127 评论:0

“一个表演艺术一定要有年轻观众,没有年轻观众是没有未来的。”他说。青春版《牡丹亭》有一个很重要的宗旨,那就是“昆曲进校园”。他认为学生是昆曲最重要的观众,尤其是大学生。

昆曲不光要进校园演出,还要在校园扎根。今年4月,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刚在北大挂牌,“昆曲传承计划”在北大开展长达10年,后来还设立了“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白先勇犹记得,2017年,校园版《牡丹亭》在北京海选演员,16所高校的百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中有法律专业的,有哲学专业的,有计算机专业,“太多了”,让他很意外。今年4月,作为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演出节目,2017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首演。这帮孩子们近乎职业级的表演让他喜出望外,“昆曲是高难度的表演艺术,这些学生太聪明了”。他说。

事实上,《牡丹亭》并非唯一的成功案例,《牡丹亭》之外,白先勇还制作了青春版《玉簪记》《白罗衫》,一样广受欢迎。

传统文化或许会在21世纪的舞台上重放光芒

“一个民族都有一种精神力量、一种DNA,这些灿烂的精神文化成就将给今人提供灵感,也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白先勇口中的DNA便是他热爱的传统文化。

在他的世界里,《红楼梦》和昆曲,是精神的根。他说,昆曲是明朝最了不起的,《红楼梦》是清朝最了不起的,两者都是各自时代的文学标杆。从五六岁知道《红楼梦》,到十岁开始懵懵懂懂读《红楼梦》,再到如今满头白发如雪,他读了一辈子《红楼梦》。他说,《红楼梦》是天下第一奇书,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他的文学圣经。2014年回国后,他在..大学开了《红楼梦》的导读通识课。

白先勇:文学艺术是千秋之事(3)

校园版《牡丹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年,在越来越多的场合,总能看到他如一棵大树,站在台上,向不同的人推介《红楼梦》和昆曲。在越来越与传统文化远离的时代背景下,他以自己年迈的书生之躯,发起了一场孤独的文艺复兴,好像永远不会老去。由此,他也多了个“昆曲义工”的头衔。2018年,他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

在他看来,一出戏不光只是一出戏,而是闪耀着几千年的灿烂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或许会在21世纪的舞台上重放光芒”。他说。

白先勇的昆曲推广之旅仍在继续着。12月5日晚,白先勇走进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7号楼500座报告厅,为这里的大学师生们带来昆剧讲座《一个人的“文艺复兴”——从青春版到校园版的昆曲复兴运动》。他希望,大家都可以融入其中,感受昆曲的魅力,以传统和现代的眼光欣赏昆曲新美学。

白先勇:文学艺术是千秋之事(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