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马玉琪: 一事能狂便少年(4)

2018-06-26 07:16:08 网络整理 阅读:179 评论:0

第一次见到叶盛兰时,马玉琪15岁。他未想到8年后,竟然会拜在这位京剧大师的门下。在马玉琪的回忆里,叶盛兰的脾气并非像传说中那样火爆,“非常温和的一个人,没见怹发过脾气,可能是‘反右’,把怹性格磨平了。”

“除了戏外,我们有很多相同的爱好:字画、扇子,还有养热带鱼。”

1957年后,还在戏校上学的马玉琪成了叶盛兰家的常客。“大概觉得我见过一些世面,不会杵窝子”,那时,只要叶盛兰出门看戏访友,一定叫他陪同。上世纪60年代,京剧坤生张少楼在剧场看到他们师徒,问叶盛兰:“一定是您的得意弟子吧?”叶盛兰笑着说:“得意的,得意的。”

马玉琪常常提起的,还有那些太平花下的春日。“反右”之前,每年四五月他都会被表姐叫着,去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家做客。“春天,院儿里的太平花开了,老太太会做一次赏花宴,请大家吃鲥鱼赏太平花。老太太说:‘男女同桌吃饭是我首创。’怹穿得很精致,90多岁了,还描眉打鬓,穿旗袍,踩绣花鞋。”

那时,映着正盛的太平花,马玉琪总要穿着长衫袅袅给大家唱一段昆曲,记忆里,微风拂过,香落满身。

毕业时,马玉琪选择了鞍山,“其实不是北京留不下”。彼时,梅兰芳正想给梅葆玖挑一个小生搭档,姚玉芙一眼相中了他,但最终,他还是婉拒了邀请,和同学跨上了去鞍山的火车。

“我的想法很简单:一来,几个同学搭帮过去,有文有武,行当齐全,开锣就唱;二来,北京大师太多,名角儿如云,我们小辈登台的机会不会太多。”

“谁不愿意留在北京?可去外地,你可以插翎扎靠戴尾,在北京,就剩跑龙套了。”

他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理想,只是觉得,不管天涯海角,只要能找一个地儿,有戏台,有观众,让他做一个过足戏瘾的演员,就很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