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纳氏家谱中的土司旧事(5)

2018-07-25 20:10:41 网络整理 阅读:126 评论:0

村民们说,纳伟是纳土司的直系后人,他家至今仍供奉着纳氏家族的族谱,族谱中或许能查询到纳土司历史沿革的痕迹。

金秋十月,我们前往纳伟家一探究竟。

《纳氏族谱》又称《纳氏家谱》,家谱供奉在纳伟家堂屋香案上一个做工精致的木匣中。纳伟不在家,他的夫人按照旧俗,经过一番焚香祈祷后,将族谱请出木匣。按照河湟百姓旧俗,查看家谱是一件庄重的事,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家中添丁入口、老人亡故,需要对家谱进行修订时,才会召集族人虔诚叩拜,开匣请谱,家谱不仅记录着家族历史的传承轨迹,更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敬畏。

纳氏家谱写在一本由泛黄的麻纸装订而成的书册中,家谱是由明清流传至今的传统样式,朴素中透着庄重。家谱封面上的红色印笺上用楷体中规中矩地写着“湟中纳氏世系家乘”一行字,扉页上亦有“纳大老爷”几个字。

家谱是手写体,谱中有序言。根据序言显示,《纳氏家谱》修订于清光绪十二年丙戌七月。序言是“西宁县儒学讲生刘炳昇”撰文,“五品衔蓝翎部厅赵中邦”誊写的,遗憾的是,因为时光久远,我们查考多时,也未能找到这两个人的生平事迹。

序言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光绪十二年丙戌七月的一天,刘炳昇的好友,西宁县世袭指挥纳延年请他和赵中邦喝酒,酒席间,纳延年的父亲纳席儒感慨地说,自己的祖先在明朝就被朝廷敕封,满清建国以来,又蒙皇上敕封,如今已经有十几代了。祖先的事迹,多记录在《明史》和地方史籍中,可是因为年深日久,加之清朝同治年间,河湟地区遭遇战乱,,家谱遗失,从而导致十六世祖先和配偶仅存姓名和生卒年月,就是住在西宁城西、南两川的同姓族人对家族的历史也说不清了,面对此种境况,老人不禁感慨道:“吾悲甚焉”。为了让后代子孙不要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忘记祖先的事迹和家族流脉,纳席儒特意请刘炳昇和赵中邦两人重修家谱。据考证,席儒是十八世纳氏土司纳朝珍的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