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青青山中竹 造纸皎如雪

2019-10-24 06:26:44 暂无 阅读:1021 评论:0
青青山中竹 造纸皎如雪

浸泡好的竹料拌上石灰,放入大锅蒸煮。

青青山中竹 造纸皎如雪

工匠从水槽内“捞起”纸浆,反手笼盖在木板上,就有了一张湿淋淋的纸。

青青山中竹 造纸皎如雪

竹纸造成,运到商号售卖。

本栏目由广州日报独家与广州市国度档案馆结合推出,逢周四注销,敬请存眷。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月华

图/fotoe(缘紫舞供应)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现之一,这个谁都知道。不外,山里的竹子也是前人造纸的主要原料,一杆杆翠竹经由“发酵、蒸煮”等多道工序,就成了皎洁如雪的纸张。你可别小看了这个过程,人们不知道要履历几多失败与测验,才能把坚硬无比的竹子“变”成柔软艳丽的纸张。所以,固然造纸术早在东汉年间就已普及,但直到宋代今后,竹纸的制造工艺才逐渐成熟,到了明清年间,广东区域的竹纸制造趋于鼎盛,成为人们使用最多的纸种。

两百多年前,一个名叫蒋友仁的法国人(注:“蒋友仁”是他给本身取的中文名字)在广州郊外看到了人们生产竹纸的全过程。内陆农民与工匠娴熟的身手让他印象深刻,再说,他还卖力研读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细细揣摩竹纸生产的各个环节,更感觉有需要用科学绘画的体式记录下来。于是,他邀请内陆外销画家,以写实的体式,一笔笔重现竹纸制造的工艺流程。1775年,也就是他作古后的第二年,这些画作汇集而成的《中华造纸艺术画谱》在巴黎出书,广州的竹纸制造工艺为世界熟知。我们在这里分享的画作,就是个中的一部门。而整套原作,现藏于法国国度藏书楼,成为古代器材方借由“海上丝路”进行文化交流的又一美妙物证。

据史料记载,早在中唐年间,广东的韶关一带就已有生产竹纸的作坊了。不外,因为生产工艺不成熟,人们造出来的竹纸动不动就会开裂,用来糊纸钱,都嫌不伏手,更别提用来写诗作画了。大文豪苏东坡就曾埋怨,以竹纸为原料的书籍“顺手便裂”,无人敢翻。不外,到了南宋末年,竹纸已经成为深受士医生喜欢的书画用纸。明清年间,竹纸的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广东显现了大量生产竹纸的作坊。

拿广州来说,从化流溪河畔以及花县(今花都),翠竹掩映的山村里,制造竹纸的手工作坊不可胜数。清初大儒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写道:“从化有流溪纸,纸出流溪一堡,有上流纸渡,下流纸渡,二渡专以运纸,故名。”从屈师长“男女终岁营营,取给篁菁,绝无外务”的记录中,也可推论出竹纸制造对本地人生计的主要性。

不外,屈师长以及与他同时代的文人对竹纸制造有所记录,但对翠竹若何酿成皎洁如雪的纸张,工艺流程若何?其间农民与工匠储蓄几多常识与经验,大多没有太多索求的乐趣。幸而有了这些外销画,我们才得以一窥前人的辛勤与聪明。“造纸术”对传承文明有多主要,我们不须多言。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外销画既是对竹纸制造工艺流程的忠厚记录,也是对悄然劳作的内陆农民与工匠的一曲赞歌。

竹纸生产工艺

砍竹:春夏之交,农民砍下一杆杆嫩竹,截成一小段一小段备用。

漂塘:把劈好的竹片放进山塘,以水浸泡,平日要浸泡百日以上。

拌灰:以石灰与竹料一路搅拌,再沤上多日。

蒸煮:将与石灰搅拌在一路的竹料移入铁锅中,蒸煮七八日之久。

打料:蒸煮后的竹料从锅里掏出,用脚碓(用脚踏舂杆的石碓)或水碓(以水为动力的舂具)舂碎。

煮白:竹料清洗清洁,过滤水分,再次放回锅内,上面铺一层草木灰,开仗持续煮,以达到漂白的结果。煮白后的竹料放到沤料池里,持续浸泡一段时间。

舂竹:竹料掏出后,再用脚碓或水碓舂得泥粒一般细碎,倒入水槽内。

抄纸:工匠持竹帘入水,轻轻一荡,再拿出来,竹帘上就笼盖了一层纸浆,工匠反手往木板上一盖,湿淋淋的纸就落在了木板上。

榨水:纸张储蓄到必然数量后,叠在一路,放在压榨器内,挤压出水分。

焙纸:将湿纸逐张贴在特制砖墙上,隔墙烧火,以热气将纸烘干。(注:本文参考《天工开物》,各地造纸流程或有细微差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