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从“王凤雅事件”看儿童大病医保的公益试验

2018-09-10 22:04:06 网络整理 阅读:186 评论:0

从“王凤雅事件”看儿童大病医保的公益试验

大病医保发起人邓飞、马伊琍、邱启明探访儿童大病医保受益患儿

2018年3月,因癌细胞扩散不治,河南太康幼儿王凤雅病逝。王家曾借网络..募款,自媒体发文“披露”钱款数额、用途及救助经过,“真相”曝光,又几度反转,中国互联网上由此发生了一场层次杂乱且标准模糊的争论。

王凤雅之死带来的争论,事关阶层分化、社会道德、媒体伦理、公益发展,更关系到民间监督机制、医疗保障和公民权利与责任。然而,人们手中拿着的却都是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粗暴道德观念,用它们做成砖头,向任一具体话题中的对立阵营里扔去,各种争论背后更为深层的母题,却鲜有提及。

对于公益环境来说,一地鸡毛掩盖住的问题更为严重——自2008年中国民间公益热情“井喷”至今,10年中,公益界曾企图向民间传递的诸多现代公益理念规则未见明显的留存痕迹,社会像一个先天不良的孩子,缺少公民教育做基础,要理解建筑在此之上的“现代公益”,显得尤为吃力。

在与“小凤雅之死”相关的多数文章中,都能看到人们对公益的失望,“反正我是不会再捐钱了”,这般口吻,与“郭美美事件”发生后的大众情绪别无二致。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有10万家公益基金会;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仅有6000多家,这其中,还有大量长期休眠的“僵尸基金会”。若以经济发展为标尺做感性比喻,中国专业公益界如同青少年,正在学习、容易犯错,而大众对社会部门的认知有如蒙童。

公益即公共支持公共受益,除政府和商业外,民众需要通过公益来为自己喜欢的世界投票,其“宝贵”程度,如同人之左右手。当人们表达要抛弃公益时,像郭芙挥剑砍掉杨过的手臂一样出气,而他们似乎不清楚,他们正在表达的是“我要自断一臂”。

王凤雅事件折射出的诸多具体问题需要社会达成共识,如个案网络求助的操作规则,受助个体或监护人是否有责任透明善款使用情况,制度层面的儿童大病医保政策如何进一步完善,等等。而这些,都不过是冰山一角,水面下的关联问题更为复杂。

大众认知难以迅速提升,共识便很难达成。而关于贫困儿童大病医保模式的试验,公益界已经有了些探索。

从“王凤雅事件”看儿童大病医保的公益试验

2016年,“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四周年发布会

探路者

“乡村儿童大病医保”起步于“免费午餐”。

2011年3月,在考察“免费午餐”项目时,邓飞发现了两个生病的孩子,一例肺结核,一例脚掌内翻,家中贫困无力就医。邓飞在微博发起求助,两个孩子分别被送往贵阳和北京医治。“乡村儿童大病医保”项目随之成立,发起人除了邓飞,还有王振耀、陈朝华、张泉灵、邱启明等人。

从“王凤雅事件”看儿童大病医保的公益试验

2012年,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以后,邓飞提出“大病医保”的想法

相关文章